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浦江客
浦江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440
  • 关注人气:61,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男

(2010-08-31 22:40:35)
标签:

杂谈

中国男

四十一种中国男人,你是哪一种?

 

本书简介

《中国男》中,作者依然在讲述处于变化中的近现代中国。本书区别于作者以往书籍最明显之处,在于作者将着眼点由“话语”转向了“人”本身。近现代中国遭遇前所未有之大变,然所有变化之主体、参与者、推动者、承受者都是处于历史激流中的“人”。从文界的龚自珍、刘文典,到政界的曾国藩、宋教仁;从军界的蒋百里、吴佩孚,到实业界的张謇、范旭东;从内省的弘一法师、闻一多,到外观的徐继畲、严复……作者用四十一种人,串起零散的中国近现代史。

 

 

目录

第1部分朱大可序

世存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国家官员和志愿者,但作为独立的知识分子,他却长期保持言说的独立性。职业和生活的剧烈变动,并不能改变他的这一信念。这是大多数当代学人所望尘莫及的。

第2部分衰人第一 龚自珍

看上去一切都像是“盛世”,然而人的廉耻心、上进心、作为心都被束缚、被剥夺殆尽,整个社会在骨子里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只剩下按本能行事,一片“万马齐喑”的局面。

第3部分过人第二 徐继畲

一般以为文明间的交往,大致会有几个阶段:最初是无功利性的欣赏阶段,其次是功利性的抵拒阶段,最后是化合为我所用阶段。

第4部分士人第三 曾国藩

曾的面孔永远是模糊的,连他的朋友、亲人都难以猜透。这正是儒家文化到了极致处的表现,所谓高深莫测谓之神圣,他们永远不以最真实最本来的一面示人,永远需要人来猜测他们的情感、意志和认知。

第5部分圣人第四武训

在未来的时代,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第6部分强人第五张謇

实力在他那里多指一国的资源、教育、实业等等,他没有像康有为、孙中山那样的革命家去思索实力的精神、制度、体制含义。没有精神奠基的教育流于奴性的应试教育,没有制度保障的资源是无效和受尽污染的资源,没有政体支持的实业是沙滩聚塔。

第7部分译人第六严复

他一生的性命在新知旧法之间摇摆,而不知开辟中国的新生,也无这种启蒙的自觉。

第8部分才人第七宋恕

庄子曾以为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心死,他老宋则觉得世间最悲哀的莫过于人荒。心死了,流再多再久的血也无动于衷;没有人了,走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一个人才。

第9部分牛人第八 吴稚晖

不过,没有人不需要吴稚晖,不承认他是一个牛人。孙中山看重他,汪精卫尊重他,蒋介石借重他……他们多次给他官做,他都拒绝了。但当这些人需要他时,他又是“肝脑涂地”地为他们卖命,他给孙中山下跪过,给汪精卫下跪过……这种“成何体统”使汪精卫等人都消受不起,但他似乎做得理所当然。

第10部分悲人第九 光绪

有人认为他是天才,有人认为他是低能儿,有人认为他是笨蛋。他可以像恺撒那样生气勃勃地大笔一挥……引进中国人所想到的最全面、最深入的改革。然而他却在一个女人面前落荒而逃,像逃避恶鬼那样害怕。

第11部分寡人第十 吴虞

有些非常进步,甚至为历史作过贡献的人,可能是一个不齿于众口之人。

第12部分军人第十一 吴佩孚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进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第13部分畸人第十二 杨度

这样的中国人是很多的。他们聪明绝顶,任何主义、理论,他们都知之甚详,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但他们很少立足于社会的某种实际,他们过于相信术,过于相信势力。

第14部分奇人第十三 张静江

必须有一批个体成员超越现成的社会结构,努力把自己发展成为跟国家社会同等高度的精神人格,以参与国家制度的安排建设,民族国家才会摆脱传统社会的超稳定局面,而获得长足的进展。

第15部分怪人第十四 李宗吾

他对国人的开智启蒙之功远大于胡适、鲁迅这样的文化圣人,也大于张恨水、金庸这样的小说家。

第16部分觉人第十五 弘一法师

他把万有集于近道,弥留之际,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有人说,这一句话有着说不尽的“香光庄严”。

第17部分神人第十六 蒋百里

他先知般的能力可能得益于他治学治事的纯粹,更得益于他不依附于任何集团或体制的超然、独立人格。

第18部分志人第十七 宋教仁

历史当然不容暴力政治的逻辑骤然转换成政党政治,它需要时间和生命的献祭牺牲。一如谭嗣同为变法流血,宋教仁命定为宪法流血。

第19部分贤人第十八 范旭东

范旭东的企业是成功的。据说,在永利碱厂工作过的老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仍充满着对他的怀念。老人们说:“永利碱厂工人们最得意的有两件事,一是凭着永利碱厂的厂徽可以在南京的商店里赊账,因为商家知道永利碱厂的工人有钱,不会赖账。厂徽的背后有编号,也不怕找不到人。二是厂里发给每家一台华生牌电扇。”

第20部分德人第十九 熊十力

他的行迹不同于陈寅恪那样的“自由民”学者,他更像一字不识的六祖慧能,又像乱世之际的孔子,自成教化,从风从雨,以弘大道。

第21部分痴人第二十 林觉民

他的人生断后文字是如此深情、坚定,以至于他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四年,却成了深情、坚定的人格形式,成了情种的象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