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记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事情

(2010-03-25 10:08:12)
标签:

杂谈

                                50多名北大荒知青患精神病入住医院知青科
2010年03月24日 09:12 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8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3/24/dd48446ee5f2662f02179e322900d92a.jpg

活动大厅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3/24/c0980c79d16bf52fb55e8c400c53cfcd.jpg

郜阿利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3/24/0f169fb0c9d98a8b30a0c86009b6e584.jpg

李俊英

http://res.news.ifeng.com/attachments/2010/03/24/8af7642812e55e56ee228f19a1d6d7a0.jpg

张慧颖

>>>>更多知青消息请进入 凤凰网知青频道

在知青科,回忆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与过去无关,电视机里播放着新近流行的歌曲,房间里布置着购买不久的沙发和书柜。许多人是带着好奇或怀旧的心情来到这里,穿着时髦的衣服四处询问,然后通常收获失望──他们关心过去的一切细节,但在知青科,过去的细节并不受欢迎。

对那些沉默着坐在蓝色木凳或黄色沙发上的老人来说,眼下的生活才是他们唯一需要考虑的事情。他们年纪最小的也已超过50岁。过去的生活已经远去,30多年前响应号召来到这里的知识青年,似乎已经消失在如今这群目光安静、按时服用镇定药的精神病人身上。他们很少离开这座6层楼高的白色病房,有的人连牙齿都掉光了,却幻想着失去的东西仍然留在身边。

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不到5公里的黑龙江农垦第二医院知青科里,很多事情被遗忘了。李大水使劲挠了挠头,记不起自己是哪一年到了北大荒,而李俊英手微微抖着,喃喃地回忆了很久,也没弄清楚自己在天津的家住在什么位置。

这里的另一个称呼是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50多名北大荒知青精神病患者住在这里,试图重建生活。对于过去,这里的人们态度复杂。一名护士说:“我们不希望他们记得过去的事情。”而郜阿利则站在长长的走廊尽头摆摆手,用浓浓的上海口音说:“过去的事情没必要再提。”

下乡

郜阿利生活在一段并不清晰的回忆里。3月19日下午,他蜷坐在阳光明媚的病房一角,试图用缓慢的发音还原这段回忆里某些场景,却丢失了很多细节。

46年前,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读到一半,就坐上火车来到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附近一个叫做“南横林子”的地方。这里是八五二农场的总部,他在这个农场断断续续度过了十几年,此后再也没有走出它的阴影。

郜阿利已经无法用语言解释他当年的选择。这个穿着整齐的灰色中山服的老人一脸严肃,镇静药物抑制了他的情绪,他说话时慢得好像在念一篇已经写好的文章。“我经历了很多折磨。”他如此总结了自己69年的人生,却说不出这些折磨是什么。

在八五二农场,他当过农工,当过老师,当过护林员;他恋爱、结婚、生子,然后在患上精神病后与家人疏远;但这些模糊的陈述并不能勾勒一幅清晰的图景,如果追问下去,他的思维就开始进入一个旁人无法理解的世界。

关于郜阿利那段艰难人生的记忆散落在许多地方,要寻找它们并不容易。他原先的队友大多回了城,一个叫刘进元的人还记得,读过大学的郜阿利有些清高,不怎么和人说话。在农场的宿舍里住在他相邻铺位的程忠汉,对这个不太讲卫生、喜欢留长发的舍友颇为容忍。他记得郜阿利床头的竹箫,尽管很少吹,他记得郜阿利偶尔和人谈论鲁迅时的骄傲和激烈,也记得郜阿利自己埋头吃饭时的孤僻。不过,和郜阿利做了很久邻居的程忠汉,盯着他的照片看了很久,也没法从记忆中搜寻出他的名字──那个年代过去太久了。

人们都能记起的事情,是郜阿利会唱戏。55岁的当地人张恩亭第一次到郜阿利所在的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五队时,观看了一场演出。他记得,一个男人低着头走上台,没有报幕也没有欢迎,走到半截,突然仰头一嗓子吼起来。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出演《沙家浜》的男主角郜阿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