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惊诧莫名的洋泾浜中文

(2010-02-18 23:17:58)
标签:

杂谈

让人惊诧莫名的洋泾浜中文
 
 
2010年02月09日 09:43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阅读提示:这本书若是出自哪家野鸡书商,或是有幸荣登全民拜读的盗版排行榜,我顶多一笑了之,不用这么“刻薄”。但是,出版商乃书界的中华老字号三联书店,若要挟洋自重,大概算得中国的兰登与企鹅,你很难想象他们会有一本书像这样频频出错。

 

http://img.ifeng.com/res/201002/0209_919784.jpg

《1968:撞击世界的年代》 [美]马克·科兰斯基著 程洪波、陈晓译 三联书店 2009年10月第一版(图片来源:东方早报)

我当然明白这本《1968:撞击世界的年代》(以下简称《1968》)可让中国书评人微言大义喟叹唏嘘,我当然清楚自己怕读当代简体中文书尤其不少译著非常鸵鸟不够阳光。这些年我好不容易练就一副娱乐心态,懂得欣赏“孟修斯”(Mencius)和“常凯申”(Chiang Kai-shek)这类返销母国脱胎换骨的销魂译名,如同欣赏我一见欢喜极富创意的那句洋泾浜英文:the hardcore scenic area(核心景区),还有某地公厕提醒雄性洋人小便时尿花不可四溅的温馨用语:one step up, more civilization(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中式智慧要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辞达而已矣,更何况,这个国家亦盛产差不多先生或差不多女士,我于是常常反躬自问:时代这么精彩,娱乐如此多元,而文化又那么廉价,执着无利可图的文字有甚好处?

出于爱好,我这几年亦译过两三本书,觉得译者苦乐近乎SM境界。苛求自己的译文等于自虐(刚好发现自己一本译著有句话译得拗口,我亦担心随时被人“揪斗”);苛求别人的译文则是虐人抑且难结善缘,但是这两类怪癖始终不能戒除。我有位朋友主编一份小众文化杂志,时常刊发某某国际友人用中文写就的有趣文章。前两天,我们电话聊起怎样才能做一名有水准的编辑,他说那位国际友人的中文时有不通,但他很少修改,就想保留那股异国腔调原汁原味。我后来细想,除了欣赏这位主编朋友难得没有“现代汉语大一统规范情结”,亦突然想出“洋泾浜中文”这一生造词。或许,外人用中文写作,要是写得过于地道,没了洋泾浜中文风味,就好比我从前读到的卓别林摹仿秀那个笑话,山寨版夺冠,真人反而垫底,未免太过幽默。

更为幽默的是,中国人现在亦写洋泾浜中文,尤其很多译著。即以笔者好不容易练就的娱乐心态观之,怕亦不太好玩,因为我受不了“进行观察”、“举行示威”、“予以消灭”、“加以表彰”这类前人早已撰文讨伐的洋泾浜中文。《1968》,可谓一年来我认真读过的第一本中文新书。英文原著没读过,写得好不好姑且不赘(在我看来,这本号称编年史的专著,更像一篇缺少解析的超长新闻特写),但我还是瞎子摸象,在译文中读到不少消化不了的洋泾浜中文,还有病句、错字和漏字。当然,这本书若是出自哪家野鸡书商,或是有幸荣登全民拜读的盗版排行榜,我顶多一笑了之,不用这么“刻薄”。但是,出版商乃书界的中华老字号三联书店,若要挟洋自重,大概算得中国的兰登与企鹅。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译者两名,校者一名,责任编辑一名,就文字而言,起码有四位译界或书界人士把关。依照常理,就算不能“打造精品”,起码亦可做到中规中矩,而我下面就要提到的那些低级错误,完全可以避免。为人不可琐屑,做事却需精细。兰登与企鹅,当然不是每本书都做得完美无缺流芳百世,但你很难想象他们会有一本书像这样频频出错。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张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