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退思园里说“退思”

(2010-01-15 11:51:47)
标签:

文化

旅游

随笔/感悟

随笔

人文/历史

读书

散文

文学/原创

艺术赏析

分类: 行旅记痕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5/FC/46/46.jpg

退思园花园以水为中心,建筑多贴水而筑,故有“贴水园”美称(图片均由浦江客摄)

 

感谢泪融残妆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编辑推荐][文学长廊]栏目推荐

 

退思园里说“退思”

——苏州同里游记之一

 

   冬日的一天,去了一趟苏州吴江的同里镇。到同里是不能不去退思园的,拾步古宅旧园,“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一派好性情。

    江南园林以苏州为代表。整个苏州城,都迷茫着园林的气氛。其实,苏州城以外,现在的苏州市域内,也有不少著名的古代园林,退思园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退思园距苏州十八公里,全园占地不到十亩,建筑结构上分东西两个部份。西部为厅堂住宅,东部为园林。园东为核心景区,建筑、假山沿水边布置,建筑多贴水而筑,突出了水面的汪洋之势,故有“贴水园”的美称。现代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曾评说:“……任氏退思园于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馆、廊、轩、榭等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

    园内有两处仿船舫建筑,一是旱院的旱舫,二是著名的水舫——“闹红一舸”,这是其他园林所罕见的建筑。“闹红一舸”为一船舫形建筑,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地坪紧贴水面。水穿石隙,潺流不绝,站在亭子上面,仿佛航行于江湖之中。船头池水中红鱼游动,即为“闹红”之趣。“菰雨生凉”是一处临水小轩,位于水池东南。轩面水开四扇长窗,轩内隔屏正中置大镜一面,镜前设一小榻,夏日卧于榻上,背后的镜里反映出池中一片莲荷,仿佛置身于荷花丛中。以镜面扩大园林空间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手法,而此处运用之巧妙,真可谓独具匠心。退思草堂隔水与“闹红一舸”、“菰雨生凉”等景物相对。“退思草堂”是花园的主景建筑,草堂朴素淡雅,不求华丽,无论是门窗装饰,还是家具陈设,处处体现了这一思想,这在园林建筑中也是少见的。与草堂相连的是环水池而筑的“九曲回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而墙上的漏花窗刻“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诗句,借以寄托园林主人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种将诗句制作于漏花窗上的做法,在苏州园林中仅此一例。  

    现在要说到退思园的主人了。退思园的主人叫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同里镇人。据吴江档案局资料,清咸丰八年,任兰生入皖军,因镇压捻军“有功”,清光绪三年署凤颍六泗道,五年实授。任内倡捐募银10万余两,赈济河南灾民11万人,筑凤阳城池,修驿道驿舍,还雇请江浙蚕户教当地农民育蚕缫丝。光绪八年,署安微按察使,备仓积谷,防饥荒。光绪十一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营私肥己等多项罪名被弹劾。光绪十一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证不实,部议革职位。又一说,任兰生在命悬一线的关头,以一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话获得慈禧太后从轻发落,罢职还乡。光绪十三年,经张曜、曾国荃等保奏,又经凤颍六泗士绅联名上书,复职。是年,黄河决堤,任兰生驰驱辖境救灾保民,卒于任上。

    退思园是任兰生罢职还乡以后,在同里画家袁龙策划下,以白银十万两建造的。退思园之名,取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任兰生其弟任艾生曾有哭兄诗,内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5/FC/35/35.jpg

    内宅建有南北两幢五楼五底的跑马楼,名日“畹芗楼”,楼间由双重廊贯通。廊下设梯,既遮风雨,又主仆分开。内、外宅可分可合,布局紧凑。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5/FC/57/57.jpg

    旱院中庭。我国古代江南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园林的石舫、旱船自然是寄情于水、寄情于船的象征,这是一种水乡文化的特征。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6/43/C2/C2.jpg

“闹红一舸”为一船舫形建筑,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船头红鱼游动,点明“闹红”之趣。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5/FC/47/47.jpg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趋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

     

    清代官员被贬黜,最主要的区分是降级和革职。任兰生是被革职的。革职也同样分两种,革职留任与革职,任兰生领取的又是革职。革职是很严重的处罚,革职之后便不再具有官员身份,必须回到原籍。如果更严重的,革职之后还会被宣布“永不叙用”,这就意味着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看来,任兰生还未到“永不叙用”的地步。如果不是革职永不叙用的话,被贬黜的官员还是有一定的机会被“落实政策”的。重新恢复原来的官职或是官衔的,称之为“开复”。开复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引起贬黜的事故消失之后,被贬黜的官员可以申请开复。有的是因为被贬黜的官员有立功表现,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予以开复。但如果朝中有人说好话,也是可以早日开复的,任兰生便是如此,他从罢职到开复也只有两年左右。据称当时的中兴大臣左宗棠、彭玉麟等都为任兰生说过情,张曜、曾国荃为任保奏,凤颍六泗士绅为任复职联名上书也有关系。同时,官员得到开复很重要的是他的态度。降级调用和革职的官员,要得到开复非常困难。首先,没有年限的规定,也没有考察的年限,所以这些官员必须一直战战兢兢地注意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差错,免得一不小心便毁了前面多少年的修行。

    清朝统治者似乎更习惯于从道德视角来看待功过问题:官员有功,乃是道德上修养有方所致;官员犯过,则是道德修养不够。为了激励官员们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发扬他们的向善之心,就允许他们“以功抵过”,从而“开人自新”。因此,清朝统治者认为,以行政奖励抵消行政处分,是“庶人皆奋励,勉图后效,亦鼓舞吏治之一道也”。这种吏治思路,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推功揽过是一种仕族阶层的处世艺术,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退让、克己守礼的思想,又是保护自己,免遭祸害的策略。东汉明帝时,尚书钟离意主理对胡人赏赐一事,因经办人过错引发明帝大怒。钟离意上殿叩头认罪,脱衣受绑。结果消了明帝怒气,让他穿戴衣冠。任兰生取“退思”之名,是对朝廷的一种忏悔之意,同时也确实有求的“无官一身轻”,颐养余年之心。所以,当时的中兴名臣彭玉麟曾以一联相赠:“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任兰生将此联悬挂园内自勉。 故后来光绪十三年任兰生得以复出,奉旨往皖北赈济灾民,与他揽过忏悔,韬光养晦不无关系。

    当然,以当时任兰生祖宗家业和为官多年的权势和财力,即使不再复职为官,置一园林,优游林下,“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颐养晚年,也不失为一生快事。今天的人们倒是极为羡慕和赞赏这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的: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正如昆剧《牡丹亭·游园》吟唱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意境,《玉簪记·琴挑》咏诵的:“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亭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的性情,此景此情,此生何求?!

 

 

 

推荐博文链接

江南园林中独辟蹊径的“退思园”(新浪草根名博“衣食住行”栏目)

退思园里说“退思”  (博客日报“编辑推荐”“文学长廊”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