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5/B1/F7/F7.jpg
小白领在故乡找到了安居的甜蜜生活
(自拟题。图片均摘自网络)
感谢新浪草根名博首页重点推荐
感谢弱水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推荐
感谢新华网博客首页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建言献策]栏目头条推荐
与其“蜗居”上海,何不“笑傲”他城
——阅报随话(66)
新年伊始,还是先来谈房价问题。
年前,根据《上海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写了《80后小夫妻月薪过万为何还是挥别上海》的博文。这篇博文由于呼应了青年白领的热议,在新浪草根名博、博客日报首页予以了推荐,新华网发展论坛还在醒目位置予以登载。之后,跟广大读者一样,一直关心着主人公张林的情况。日前,《上海青年报》又对报道主人公张林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今离开上海数月的张林,凭借在上海傲人的工作履历,在家乡找到了一份人人称羡的工作,薪水也不错。凭借积蓄,小夫妻俩已经在老家买了房子。比起在上海买房时的捉襟见肘,小夫妻俩在上海拼搏几年的积蓄在老家置业显得“绰绰有余”,一套3房2厅的房子终于让他们一圆婚房梦。小夫妻俩曾经梦想过的未来家庭的美景终于实现了:一间大大的卧室,阳光可以透过窗,晒满整个房间,书房里可以安置一个大大的书柜,让他们一直因为住房困难而“屈居”床底的书都能有地方摆放。阳台里放了一个太阳椅,周末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晒太阳。对于这间位于老家市中心的150多平方米的房子,所有的装修都是按照以前在梦想中的样子设计,夫妻俩还特意多留了一间客房出来,让双方老人来的时候可以有地方住。摆脱了原来蜗居的生活,张林说,住得舒畅了,自己的心胸也宽广了不少,未来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想,所有的读者都会为张林感到高兴的。是啊,如今难道还有比解决住房更令人高兴的事情吗?
当下,住房困难像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老百姓的头上。对居住在大城市的青年来说,更是为房子问题深深困扰。最近,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对上海青年居住状况及需求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上海原住户籍青年的住房大多靠“啃老”,有四成上海青年住父母房。
自购房中新上海人比例最高(“新上海人”指拥有上海户籍但非上海原住居民的人群),约占四成。
上海青年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以内的近三成,居住在内中环间的仅占二成。
同时,调查显示,近半青年因房价过高不得不打消购房念头。此外,上海青年筹集购房首付款的途径主要将是依靠父母资助,其次才是依靠自己积累。上海不少青年的住房已成为两代人、三个家庭的负担。
有九成的受访青年认为住房支出对生活造成的压力很大,有六成的青年常感到心烦,近七成的“房奴”担心失业,社交圈萎缩,而四成未购房者有自卑感。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35/B1/E4/E4.jpg
长三角地区工作岗位吸引越来越多的上海求职者
面对严酷的现实,当下的青年人开始表现出了一种理智的择居动向。这种择居动向首先表现在择业动向上。
据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多场大型招聘会,我们了解到,去年上海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新动向,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以往上海大学生不愿去外地就业,承受巨大生活压力也要“蜗居”上海的现象有所转变,现在许多大学生对条件、待遇不错的外省市的工作岗位也欣然接受。这反映了上海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变化。有一项统计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如今,不少大学生开始理性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一项有关应届毕业生择业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三成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降到了第三位。
上海毕业生已不再死守大城市,另一方面外省市也看好上海毕业生,纷纷到沪揽才。 去年末举行的“2009年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有260多家单位参加,吸引了大批应聘者前来,其中大部分来自上海各高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不少学生表示希望去杭州、宁波等地工作。湖南长沙市到沪抢招人才的动作比浙江早。11月份,湖南省长沙市人才招聘团奔赴复旦大学,提供包括长沙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商贸企业、科研院所等200多家单位近2000个岗位。为了引进优秀人才,长沙市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如用人单位引进储备且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生、硕士生,分别给予6万元/人、3万元/人的安家补助;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储备的优秀青年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市财政连续三年全额奖励给个人等。此外,江苏、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多家单位也前往上海各高校“订聘”人才。
为此,一些在上海读大学的毕业生择业择居观念有了变化。如张林一样,来自中西部某省会城市的复旦大学研究生小郝,已拿到三家单位的就业意向书,其中有两家来自家乡城市有实力的大企业。小郝认为,“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工资待遇,这两家单位都蛮不错。我觉得回家乡一样有很好发展机会,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跟上海房价奇高肯定有关系。“居不易”,使得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开始有了一种清醒的认识、理智的选择。
确实,随着近年地区经济联动性增强,一些主要城市与上海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上海周边的江苏、浙江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为毕业生拓宽就业视野、增加择业渠道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很多外地企业单位为了吸引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待遇,更是吸引了众多毕业生。而且,上海以外地区房价相对低廉,也是吸引不少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对那些向往在上海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的年轻人来说,离开上海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就拿张林来说吧,虽然终于过上了有房且安逸的生活,可是张林却始终透露着一丝遗憾。他常常会想起和一群同事在公司熬夜加班奋斗的情景。对于现在的状况,张林形容说,自己收获了一栋房子,却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理想,“我依旧怀念在上海的日子,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还有机会回上海,毕竟那里才有我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同样,反映在前面的调查中,不少青年还是希望留在上海,为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大展身手的。所以。他们对政府的住房新政支持期待度最高。他们期待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希望房价下跌,圆他们一个在上海奋斗、在上海安居的梦。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城而居”。当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时,不妨退一步而天地宽。与其“蜗居”上海,不如“出海”转战他城。待毛羽丰满时,如梦还未灭,劝君再次高飞,重战大上海!
博文推荐链接
80后夫妻月薪过万为何还是挥别上海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声音”栏目)
浦江客:小夫妻月薪过万为何还要挥别上海? (博客日报首页“今日看点”、“生活·百科·趣闻”栏目)
小夫妻月薪过万为何还是挥别上海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9-12/01/content_12564623.htm(新华网发展论坛)
博文推荐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