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弗兰西斯·培根 图片摘自网络)
读诗使人灵秀
“读诗使人灵秀”。
这是谁说过的话?大概你想不到,它出自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之口。这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就是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⑴
我们知道培根,首先来自他那句几百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然后,还因为他的那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格物之学使人深沉,道德哲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⑵
这段名言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但我们似乎还没有去认真地思考探究过其深邃的含义。尤其是那句“读诗使人灵秀”更没有放到过心上,以至于乍一听不知其为谁言。不知博友们有否同感?
近来,翻阅收藏的报纸,见有一篇介绍《培根论说文集》的文章。⑶作者撷取培根的这段名言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它蕴含的宏远心思和智识慧见。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不但给我们提供殷鉴,而且承载着文化的基因。
“数学使人精密”。数学一直被视为一切科学的皇冠。培根的慧见在于,他不单单把数学作为科学的工具,而且发现数学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格物之学使人深沉”。“格物之学”直译为“自然科学”,在近代它指研究自然界的最一般原理的学问。
“道德哲学使人庄重”。现在,我们常将“伦理”与“道德”连用,用今天的话讲,伦理是道德的外显,道德是伦理的内化。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仍然指传统的亚里斯多德的逻辑,确切地说是指三段论逻辑。培根也很重视修辞学,他的作品达到了思想与修辞技巧的完美统一。
至于“读诗使人灵秀”,文章是从这三方面理解的。
其一,读诗可以培养人的诗性。诗人是人格化的诗性,他们比往常人更为敏感,因而更能体认一个时代的痛苦与危机。
其二,读诗可以了解文学的兴旺衰落。诗不但是文学的源头,而且是微缩的文学。诗的凋敝映照出文学的衰落。
其三,读诗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想象能力。很难设想,轻视想象力的文学还配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吗?!
(我国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
读过文章,颇受启发。我为此翻阅过培根的《培根论说文集》,培根对他的论点并没有展开论述,所以文章对“读诗使人灵秀”这句话的理解和阐述应该是相当准确和精辟的。记得当年朱光潜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读诗的文章,写得相当精彩,可以作为培根这句话诠释的很好补充。
读诗是培养人的情趣的最好媒介。“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读诗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对诗的欣赏和写作是变化发展的。“像一切其他艺术一样,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句话中‘见’字最吃紧。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我们的眼睛。”“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
此生也读过一些诗,但读诗的好处倒没有怎么认真想过。由此,从两位大学者这里悟到自己心中尚有“荒原瘠壤”也,需“开辟疆土”了。
-------------------------------------------------------------------
注释:⑴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剑桥大学毕业。历任、下院议员、掌玺大臣、大法官,受子爵。提出“假相”说,认为经院哲学使人与自然隔绝,束缚于教条和权威之下,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主张打破“假相”,铲除各种幻想和偏见。主张双重真理说,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以便征服自然。指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主张用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的理性方法整理感觉材料,对归纳法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因而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在美学上,强调想象虚构、理想化、动态美与艺术家的灵心妙运,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在教育上,强调学校应传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浦江客抄于《辞海》)
⑵也有译作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等等。
⑶《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7月13日汪堂家《“论学”之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