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年我曾为广州话剧团挑选姜昆牵线

(2007-02-03 20:16:12)
分类: 青春诗语
    前不久,相声界大师马季逝世,我在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想起马季三十年前在宝泉岭农场的一次演出》。文章追忆了一九七六年马季为答谢黑龙江农垦总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于一九七六年二月改制为农垦总局)和宝泉岭农垦分局(由建设兵团第二师改制)同意选调姜昆到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而到宝泉岭演出的一段亲历的往事。文中提到了姜昆,又使我回忆起曾经和姜昆有过一面之交的一段往事。
    具体什么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我至今后悔在北大荒期间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只有那时写过的诗歌和文章中依稀还留有岁月的痕迹),据有关姜昆的回忆文章记载,大概是在一九七五年吧,那年兵团举办文艺会演,二师所辖各团都组织宣传队参加。正巧,我当时借调在师部写“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材料。师部宣传科正好派我们用场,临时兼任文艺会演评委,白天写稿,晚上看戏。记得有一天,有几个人找到我住的招待所房间。一交谈,知道了来访者的身份和目的。原来,他们是广州话剧团的几位老师,这些日子正在全国各地招考物色演员。听说黑龙江建设兵团正在搞文艺会演,便专程赶到宝泉岭来观摩会演,想从中挑选中意的人才。剧团老师中有一位在话剧界德高望重的老师,她是我在的连队一位北京青年的母亲。听说我正巧在会演中当评委,便请我帮忙暗中牵线搭桥。我一口答应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今天的年轻人实在是搞不明白的。按今天的情形,知道有文艺单位来招考演员,恐怕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在当时的兵团,这是要担负破坏“上山下乡”罪名的。所以,广州话剧团的老师深谙其中利害,想出暗中利用“中介人”从中牵线的办法来。
    我的任务是这样的:每天的会演中,话剧团的老师悄悄地坐在台下看节目,对他们中意的演员,便仔细记下他(她)在演什么节目中担任什么角色,甚至在小组唱中站在哪个位子。散场后,他们便悄悄地到我房间,告诉我他们记下的这些演员。接着,我就悄悄地找到这个团宣传队的房间,打听到这些演员后,便很神秘地对他(她)说:“广州话剧团的老师想找你聊聊。如果你想去的话,请你现在就到××房间去好吗?”(当时话剧团老师也住在同一个招待所)就这样,我扮演了今天称为“地下经纪人”的角色。
    记得,我找过的其中一名知青演员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姜昆。这也是我唯一能知道他名字的人。因为,姜昆在二师太有名了。那时,姜昆是二师十六团文艺宣传队队长,非常活跃,能编会导擅演,唱歌跳舞相声小话剧,样样拿的起。加之传说他小时候演过电影,自然在兵团成了一名“草根明星”。话剧团的老师对他也是很欣赏,诸多被挑选者中他是佼佼者。我当时也是对姜昆如此这般操作一番,这就是我至今与姜昆的一面之交。后来,据话剧团的老师讲,他们最中意的就是姜昆。
    这件事进展如何,因我不久回到连队后就无从知晓了。后来听到的消息是:广州话剧团老师的举动不知怎么被师部领导知道了,他们大为光火,指责话剧团这样做是动摇知青扎根边疆决心,是破坏上山下乡。话剧团选中的知青一个也不能放!话剧团老师们只得灰溜溜地撤出兵团。以后从连队北京知青那里得知,他母亲很是为姜昆他们可惜。
    事情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我想姜昆现在不会为当年错失的机会而懊恼,因为他凭着才华和机遇最终找到了最能发挥潜能的事业和人生。可是,其他那些有机会展示才华的知青却可能为之终生遗憾。为此,我再一次诅咒那个扼杀人才的年代,但愿那个“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岁月不再重演。
    我提及的姜昆这段往事,在姜昆所有的回忆文章里还未见到过,姜昆不知还记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