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前》是一首创作诗,并无直接的创作原型,是拼凑了连队和其他一些干部形象而作。不像我写过的《北大荒姑娘》和《下地去——写给一个青年连长》那样直感。
刚到连队时,我们连队的干部全都是当地农场老职工担任。连队的老职工主要由东北籍当地人、山东籍移民和四川籍老兵组成,所以连队干部也主要由这三个地方的人组成。我第一回接触的连长和指导员都是四川老兵,是五十年代随屯垦戍边大军进驻北大荒后脱下军装落户的。他们身上保留着军人作风,豪爽坦率,擅长战斗动员,但农业生产技术和指挥能力略逊一筹。后来,调来了一位老连长,是当地人,无论农副技术还是机械化作业指挥能力明显强多了。他来后,连队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均有很大提升。包括知青居住的砖瓦房、大礼堂、大食堂和我以后工作了五年的连队新校舍,都是他带领大伙烧窑制砖建造的。后几年,知青中一批佼佼者脱颖而出,也逐渐走上了连队领导岗位。
这些老职工干部文化水平很低,但对农业生产特投入,好动脑子,善于学习,生产经验丰富,是连队和农场的顶梁柱。尽管他们身上有不少缺点。如工作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私心较重爱沾个小便宜等等,但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和吃苦耐劳精神,对我们知青教育很大。尤其当他们和知青熟悉以后,慢慢从看不惯知青到逐渐和知青融合,特别后来能从好奇到虚心,向知青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表现出了农民身上可贵的本质。应该说,他们是我们知青可敬的师长。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无疑是学校的老师,第二任老师就是农场老职工。前几年,连队的几任指导员和连长都到上海来过,知青们热情的接待了他们。话说当年,感慨万千。如今,他们都已退休了,衷心祝愿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