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年前写的《炉火正红》是一首以连队食堂战友为原型创作的诗歌。
当年,食堂在连队的地位很高。记得刚到连队那阵,食堂是一套几大间的土坯草房,既当食堂又当会场。没有餐桌,只有用大木板铺设的一长溜排凳,开会时当座椅,吃饭时又当座椅又当饭桌,吃饭要低头弯腰。连队条件有所改善,自己烧窑做砖建造了砖瓦房的大礼堂和大食堂。礼堂和食堂连在一起,坐落在连队东北角,在那时我们看来,很有气派,大家很自豪。礼堂能容纳二百多人开会看电影看宣传队演戏,不过座位还是木板铺就的大排凳。食堂能容百把人就餐,桌凳齐全,热菜热饭,知青们已经很满足了。
那时,在连队当司务长不亚于当连队干部,地位很高,责任不小。要由大伙推荐,支部讨论,选个大伙信得过的人担当。我记得,几任司务长人选中,由知青担任的就有两人,一个是哈尔滨知青,一个是北京知青。这是两个相当不错的小伙,口碑极佳。现在他俩都回家乡从事不错的工作,在单位里担任要职,都是我的好朋友。
当年的食堂工作是很辛苦的。一是时间长,不管冬寒夏热,一天三餐,还经常加夜班,起早摸黑。二是工作量大,一天下来光和面就累得够呛,甭说捡菜洗碗等等杂事了。三是烦心事多,油盐酱醋一样少不了,还要精打细算不能亏损。最烦心得就是大伙来自天南地北,口味不同,加上干活一累气就朝食堂撒,时不时地吵上几句干上一仗。
我很同情和敬佩食堂的小伙和姑娘们,在食堂的黑板报上用这首诗来赞美。什么“夜雾涌进窗口,炊烟漫向江流。已是月上中天的时候,伙房的炉火烧得红透。”可惜,受当年文艺创作思潮的影响,动不动就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上纲上线,做个饭也要硬拉扯上“长征”、“南湖”、“井冈山”、“五洲”等等,实在令人讨厌,只得成为一件憾事了。
附:
炉火正红
夜雾涌进窗口,
炊烟漫向江流。
已是月上中天的时候,
伙房的炉火烧得红透。
是谁? 夜深火旺精神抖擞,
嗬,刚入党的司务长小牛!
握紧着宣誓的拳头,
开始着那新的战斗!
这哪里是明月麦香山水秀,
分明是那风雪暴雨雷电吼。
当红军的爸爸,
不正守着篝火把草根熬煎?
爸爸入党在腊子口,
跟随毛主席几十载走。
父辈的火种永不灭,
如今传到我们的手。
系围裙,挽起袖,
长征的饭勺握在手。
盛满南湖水,迎来井冈火,
这一代青春炉火燃五洲!
彩霞流进窗口,
晨烟香遍江流。
正是朝阳初升的时候,
边疆的大地映得红透!
一九七三年六月十五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