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西旅游,是不能不到乔家大院来的。我们自然也不能免俗,随着旅游大潮跟进了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果然名不虚传。随着拥挤的人流进入乔家大院大门,一条百米长的笔直石铺甬道,把整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西尽头处的乔家祠堂遥对着大门,似乎是乔家祖先日日夜夜在监控着他的儿孙们。整座大院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布局严谨,建筑考究,四周全是高十余米的封闭式砖墙,俨然一座大城堡。
大院里最抓住人们眼球的,首先是每座院子的门楼砖雕。这些砖雕题材广泛,既气派又精致。因时间关系,无法细看。同团的一名年轻工艺师用数码相机不停地照相,在他看来,这些砖雕真是美不胜收,极具价值,真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沿着旅游路线每座大院不停地走,听着导游此起彼伏的讲解,心中涌现着对昔日乔家主人的钦佩。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乔家富了五代,说明乔家绝非寻常土财主。关于乔家的神奇传说和理论研讨已经很多,文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可以找到各自的题材。我同意这样的讲法,乔家的兴衰在于“官商相维”。
乔家大院拱形门洞上高大的顶楼上,正中悬挂着“福种琅环”四个大字的匾额,乃慈禧太后御赐。大门对面影壁一幅楹联的楹额“履和”,系清朝名臣左宗棠题赠。可见乔家的荣耀闪烁着皇家的光辉。晋商在明清时代崛起,与当时政府推行一系列政治、军事、民族方面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特别在清朝后半期,晋商积极为政府办理筹款,办理捐纳汇兑,代理财政收支汇解等,与政府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与官府的密切合作是晋商获得巨大利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与官吏过往太密,也是晋商迅速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然,官商相维不独自清代始,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中华商祖陶朱公、战国时期的商霸吕不韦、元末明初的豪商沈万三,明代海外贸易大宦商郑和,直至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洋务官商李鸿章、晚清巨商盛怀宣、状元巨商张謇等,无不与官府有瓜葛,有的本身就是官吏。“官商相维”是也非也,众说纷纭。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是个事实。
乔家大院是值得再来的,只是不要太多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不要太多的游客吵嚷嚷。当然,还应去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大院等处走一走,更多体会晋商现象,领略晋商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