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山西行之五——凄清寂寥的恒山

(2006-08-27 12:03:24)
分类: 行旅记痕
         http://mtv.00968.com/country1/photo/a025/a0253.jpg                
  
    细雨中,我站在天峰岭上。见薄暮冥冥,山岳潜形,脑中蓦然升起张养浩词句:“行人驱驰也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雨风透客衣”。
    天峰岭是那么冷清,尤其在暮色细雨中。
    8月8日下午,从悬空寺下来,导游就催促着上车,因为传来了上天峰岭的索道要提前关闭的消息。同行中多为年长者,只能靠运输工具上山。原先我们行程中没有登天峰岭的安排,因为听不少去过的人介绍说山上“唔啥看头”。但一想,已临五岳之一的恒山脚下,不登恒山顶岂不可惜?
   这时,天下起小雨来,旅游大巴小心翼翼地盘旋而上。导游一路上介绍路上景点,可惜烟雨濛濛,行色匆匆,无法看清了。车至停旨岭索道站,两人一车便上了缆车。雨下大了,我们在缆车上用伞遮挡斜风细雨。雨中鸟瞰群山,野旷天高,苍茫寥廓,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缆车下来就是天峰岭寺庙区了。一路上寺庙层层叠叠,都是道教供奉各路神仙的庙观。恒山作为道教活动场所由来已久。从西汉初年起建庙筑观,兴盛时庙宇多达60余处,曾有“三寺四祠七宫八洞九亭十二庙”之称。沿着逶迤曲折的山路冒雨徐行,对面山峰云雾缭绕,宛如人在仙境。同行中人年岁都不小了,此时“老夫聊作少年狂”,大家向着对面山峰大声呼喊,然后屏息静听对面传来的雄浑回声,煞是兴奋。大家互相鼓劲,慢慢爬上了陡斜的103级石阶到了恒宇殿。
    恒宇殿是恒山主庙,是明代弘治十四年时奉孝宗皇帝的圣旨而修建的。步入大殿,迎面是高大威严的北岳大帝全身像,神座上方悬挂着清康熙帝手书“化垂悠久”四个大字的御匾。如果再从大殿往东北方向走,大概要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便可以登临海拔2017米的恒山极顶。因急于赶回程的缆车,只得作罢。
    我们的运气实在好。从恒宇殿返回时,雨停歇了,天也放晴了。凭栏眺望,群峰奔突,气势磅礴,苍松翠柏,如诗如画。大家纷纷驻足留影,不枉登顶之行。古人形容五岳,曾这样表述:东岳(泰)如坐,西华如立,中嵩如卧,南衡如飞,北恒如行。北恒如行是形容恒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来。(实在无法想象,古人没有航拍条件,如何鸟瞰以致如此大眼光?!)
    下得山来,回顾云雾中的天峰岭,颇有回味。天下五岳,北岳恒山大概是最寂寥凄清的了。古时舜帝封恒山为北岳,为北方万山之宗主。秦始皇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汉武帝时首封恒山为神。后因“灵石东飞”之故,恒山失去了帝王朝拜和皇家的祭祀,上千年来冷清至今。同时,我想是否与道教的影响力不如佛教也有关系吧。但我想,山和人一样,性格自然,何必强求。恒山虽然凄清寂寥,倒反而显得脱俗,更大气壮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