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中一个IPO,不同轮次的投资人能赚多少倍?每一轮投资估值应该涨多少倍?

(2020-02-20 19:40:00)
分类: 创业创新
投资中一个IPO项目,不同轮次的公司,到底能赚多少倍?到底多久能上市?有没有数据可支撑?是否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于是本着这个目的,我花了几天时间,翻阅了十三家最近半年在美股、港股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的上市文件,统计了这些方面的数据:
-融资时间
-融资轮次
-投资机构
-投资金额
-获得股份数
-每股价格(计算可得)
-每份ADS代表股份数
-IPO的发行价 
有了上面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每个轮次的投资人赚了多少倍、赚了多少钱了以及多久能上市。
股权转让研究中心  来源于超越S曲线 ,作者李刚强

一、不同轮次的投资人在IPO时能赚多少倍?

 

我们先来看,IPO时,不同轮次的投资人能赚多少倍。这个课题估计做投资的朋友都想了解。

具体每家的数据因为太多,就不放了。直接上每轮次投资回报的计算结果,如下表。

投中一个IPO,不同轮次的投资人能赚多少倍?每一轮投资估值应该涨多少倍?

注:

(1)     上述结果为根据上市披露文件计算所得,由于时间较短,没做复核,不保证100%准确;欢迎大家来指出批评。

(2)     上面说的轮次每家公司并不统一,为了便于统一格式,就按照天使/A/B/C/D……来称呼了。实际上,不同公司可能叫法不一样,比如老虎证券就有天使-1,天使-2,A-1,A-2等轮次,但每轮次价格不一样;

(3)     上面的计算结果是回报,就是说扣掉了本金后的收益;

(4)     回报倍数是以IPO发行价除以当初投资的每股价格来计算的。由于每ADS价格包含的股份数不一样,所以做了还原处理;

(5)     IPO发行市值除驴迹的单位为亿港元外,其他均为亿美元。

 

我们来看这个统计结果,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1)     天使投资回报的中位数是37.49倍。除去拼多多、瑞幸咖啡、房多多三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之外,大多数天使投资的回报倍数在20-55倍之间。 

(2)     A轮投资人的回报倍数比天使投资的倍数要低的多,在统计的13家公司里,A轮投资超过10倍回报的仅有6家。回报倍数在3-8倍之间的有5家这某种程度是否意味着A轮给的估值太高? 

(3)     有8家公司的B轮投资的回报倍数在2倍以内。

(4)     7家公司的C轮投资的回报倍数在1倍以内。

(5)     拼多多的天使轮投资人投资回报达到了惊人的610,A轮投资也达到了168倍。按照IPO发行价,某投资公司在拼多多上赚了90亿美金,大家都知道是谁的。然而回报倍数最高的却不是这家机构,估计大家不知道是谁,然而它家投资额太少了,所以回报倍数高,赚的钱只是前面那家公司的不到1/10,当然也是8亿美金了。

(6)     瑞幸是个特例,从成立到上市只花了18个月,所以尽管天使投资人只获得了7倍回报,年化下来确实很高的了,再加上瑞幸后面股价节节高升,回报也是很爽的。

(7)     从概率上来看,最后一轮投资人貌似不怎么赚钱,甚至即使按照IPO的发行价,甚至有可能是亏钱的。在2018-2019上市价格不断下跌的情况下,貌似亏钱的概率更大。

 

二、不同轮次融资后,多久能上市?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下,这些公司不同轮次的投资人分别经历了多久才上市。数据如下:

 投中一个IPO,不同轮次的投资人能赚多少倍?每一轮投资估值应该涨多少倍?


 

注:

(1)     上面的单位都是月,比如说荔枝FM,天使108,也就是说从天使投资到上市,花了108个月;

(2)     计算时间是该轮投资完成到IPO之间的时间。

 

来看看有哪些有意思的发现:

(1)     除去瑞幸咖啡、荔枝之外,大多数公司是在天使投资后4-6年之间上市,也就是说48-72个月之间。当然驴迹和拼多多也是个飞毛腿,很快就跑到IPO。

(2)     A轮融资貌似基本紧挨着天使投资,有7个公司是在天使搞完之后半年之内,就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3)     6家公司是A轮投资完3年-5年内上市;

(4)     总体来看,上市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天使投资后,瑞幸11个月、拼多多37个月、驴迹39个月,小牛41个月,原来需要7-8年的创业过程,现在压缩到了2-3年就有可能了,真正的效率第一!

 

三、一些总结与思考

 

结合上面的一些数据,个人有一些启发,也跟大家讨论一下:

(1)     概率上来看,天使投资获得百倍回报是很难的,在我们上面统计的数据中,只有拼多多一家有超过百倍回报,看起来,天使投资赚40-50倍的概率可能是个比较好的成绩;

(2)     如果一个天使投资赚40-50倍回报的话,那么一个天使基金应该要有2%的项目能IPO,这样IPO的项目就能将基金的本金全部赚回来;也就是说投50个项目要有一个项目能IPO。

(3)     看起来,天使投资到IPO的正常时间是4-6年,这应该算是比较快的了,当然不排除有飞毛腿的个案;

(4)     A轮投资的回报看起来远低于天使投资,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意味A轮投资的估值给的太高了?

(5)     B/C轮投资的回报看起来其实挺低的,也意味着BC轮估值给的太高了?所以感觉后面轮次的投资人给估值的时候还是得悠着点啊?

(6)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后面一两轮投资的风险还挺大的,如果上市之后股价持续下跌,大概率可能要赔钱

(7)     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看,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现象还是挺严重,一级市场给的估值太高,导致中间轮次的投资人赚的回报不太高,甚至上市之后募资很能募集,上了之后也破发严重。

 

上面是一些初步的发现和研究,本来还想结合退出时间和回报倍数算下IRR,应该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再次申明,做这些研究只是基于个人对投资这件事情的兴趣的探究,不存在任何其他目的。通过这些研究,会得到一些启发,验证一些观点,想明白一些事情,所以对我个人还是很有帮助的。


关联阅读》估值=拍脑袋?从13家IPO公司估值数据看每一轮投资估值应该涨多少倍?
物联网资本   2020-02-05    来源:超越S曲线    作者:李刚强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研究了如果一个项目IPO了,不同轮次的投资人能赚到多少钱。有一些朋友说,揭了行业老底。

投资是一个十分符合“知行合一”的事情。了解我们做的事情能赚多少钱,自然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投资行为。

坦白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投资赚钱的事情的了解,是来自于未经严谨论证的新闻、口口相传,是片面的个案。所以在很大程度来说,我们对于投资的收益、风险如何,并没有十分深刻的理解。

比如,当你跟同行吃饭吹牛时,XX说他投的项目多少IPO了,你会觉得牛逼闪闪。但是可能他这个ipo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可能还不如你投的一个项目隔一轮退了赚得多。

我之所以持续在研究、思考这些问题,是因为我入行还太浅,对很多问题还没想明白,对这些事情了解的不够深刻,总希望通过研究、统计来提升自己。初心并不是为了“揭开行业老底”以博取大家的眼球。

在我自己整理、总结、统计、分析这些数据的同时,至少我觉得我是有所收获的。在我将这些收获应用于我自己的投资实践时,已经在多个案例中得到了验证和帮助。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也许大家看了这些碎碎念式的文章,能触动大家一些思考,印证大家的一些想法,对大家的投资有一点点帮助。

当然,也有可能你们觉得说的狗屁不通,毫无意义,我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告诉我,帮我提高和改进。

既然花了那么多时间统计了上市公司的融资信息和数据,是不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利用这些数据?

做风险投资,估值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科书常用的PE/PS/PB/DCF等等方式,在互联网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以至于很多VC阶段的投资,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拍脑袋 讨价还价的过程。那么,过去我们的脑袋拍的到底对不对,只有回报的数据说了算。

今天我们继续用数据来分析:从最终回报的角度来看,每一轮投资时,估值应该涨多少才合理?

这个表格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是13个美港股公司不同轮次投资人的投资回报,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有详细分析;

下半部分算的是每家公司,下一轮投资的估值相比上一轮估值涨了多少倍,计算方式其实很简单。比如说,拼多多天使投资人赚了610.37倍,A轮投资人赚了168.87倍,那么A轮投资的估值就是天使投资的(610.37 1)/(168.87 1)=3.6.

值得说明一下的是,最后一列的平均是前面13家公司的简单加权平均。

我们先来看平均数:

13家上市公司,A轮投资人的估值是天使投资的4.69,B轮是A轮的3.25,C轮是B轮的1.91,D轮是C轮的1.67,E轮是D轮的2.8,F轮是E轮2.45.

由于E/F轮样本数量不多,A-D轮的样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看下面这个表格,可能更直观些:如果天使的估值是1,那么A轮的估值是4.69,B轮估值是15.24,融到E轮时,估值是天使轮的136倍。

也就是说,如果天使轮估值是1000万人民币,那么E轮估值则达到了13.6亿。

所以从估值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不算股份稀释之类,天使投资确实能赚100倍。

我们接下来看有哪些估值给的过高,导致这一轮的投资回报不高的情况。

上面的表格里,有标黄的部分,是我标记下来,这一轮次投资人的投资回报倍数明显相对较低。这个较低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相比上一轮投资人赚得太少,比如上一轮赚了40倍,这一轮只赚了5倍,那显然,如果估值谈的好点,那这一轮赚8-10倍是有大概率的;二是说跟其他项目相同轮次比较,赚的也不多。

可以看到,比如流利说的天使投资人赚了24.5倍,A轮投资人只赚了3.14倍,那么是不是说A轮的估值给的太高了(A轮/天使轮=6.16)?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小牛电动的A轮、云集的B轮、拼多多的E轮、亿航的A轮、流利说的A轮。

上表中,还有个标绿色的数据,即房多多的A轮/天使轮=1.3,说明A轮投资的估值压得比较低,使得A轮投资的回报和天使轮没什么差别。我又查了一下原因,原来是这两轮融资的时间相隔仅两个月。

回到投资的现实世界中,大家有没有感觉,A轮投资时,其实公司的数据和天使轮没什么太大差异,风险差不多大,估值却涨了挺多?

反应在上面的数据中,就是很多个项目,天使都赚了30-40倍,A轮却只有5-6倍的回报。

那么,哪些公司的每一轮估值给的相对较好呢?

从数据来看,我觉得荔枝FM、老虎证券、新氧、摩贝、瑞幸咖啡、以及拼多多的天使-E轮,都还给的不错。

我个人衡量这个不错,主要是说,每一轮估值上涨的倍数不是很大,每一轮投资人赚钱的倍数都还可以。

总结一下,通过这个课题,有几点发现:

-估值对于投资的回报倍数有明显影响,估值谈的不好,回报倍数相差甚远;

-一个合理的估值,应该是每轮次的投资人的风险和收益相对成正比,不会相差太大(比如说,上一轮赚了20倍,新一轮只赚了3-4倍);

-可以参考的市场估值上涨倍数,A到D轮估值上涨倍数分别是4.5,3.2,1.9,1.6;

-看起来,A轮估值较高,是个普遍现象,大家在投资时可以适当考虑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