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密“青浦模式”:“快递之乡”在桐庐,“快递总部”在上海

(2016-08-09 10:55:00)
标签:

解密“青浦模式”

快递之乡”在桐庐

快递总部”在上海

分类: 物流能源
浙江桐庐被称为“民营快递之乡”,而上海是“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可谓“快递总部”。
7月25日,在上海市快递总部会议暨青浦区“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上,“青浦模式”瓜熟蒂落,并第一次清晰地向外界呈现。
解密“青浦模式”:“快递之乡”在桐庐,“快递总部”在上海

1. 为何是青浦?

全国以“快递兴市”、以“快递富民”的地区不在少数,以快递业务收入“夺冠”的也另有他区,为何建设“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最终缘定上海青浦?

“企业成群、要素成市、产业成链。”面对疑问,上海市青浦区委常委华源自豪地展示了青浦快递业的“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和“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目前,青浦区共有88家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全国快递总部6家、区域快递总部5家。此外,落户我区的国内两大物流企业德邦物流和佳吉快运都于2012年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目前正在试点开展快递业务。”华源留了个悬念,“目前还有一家快递企业计划将总部搬迁到青浦。”

记者了解到,快递企业在青浦集中集聚效应日益明显,与青浦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快捷便利的交通优势紧密相关,也与区ZF全力支持快递业发展密切相关。

华源介绍说:“我们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是迄今为止青浦区唯一一个针对单个产业出台的专项政策文件,集中体现了区ZF支持快递产业发展的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为促进青浦区加快建设‘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夯实了政策、制度保障。”

其实,除了这一备受瞩目的“政策支持”外,近年来,青浦区ZF还曾先后出台了《青浦区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青浦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细则(试行)》,把物流快递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予以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局长曾军山认为,区ZF高度的“服务意识”也是快递企业在青浦集聚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浦区领导对快递企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带队调研快递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形成了区领导结对服务快递总部企业的服务工作机制。

快递业的高速发展促使快递企业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在青浦区,“保障用地”成为区ZF扶持和促进快递总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力武器。记者了解到,青浦区ZF从十分珍贵的土地指标中腾出大量空间优先提供给等快递总部企业和区域总部企业,保障了企业的各项业务扩展和总部建设需求。

各方的努力最终迎来了这一“期待已久的盛会”,华源坦言,他“倍感激动”。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和广大快递企业自然也在激动之列,激动的原因不仅是因为“青浦模式”雏形渐显,更因为其中的“含金量”“非常实在”,“着实令人振奋”。

2. “含金量”几何?

“争取到2020年,全市涌现出1-2家业务收入超千亿元、3-4家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和多家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总部在沪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型快递总部企业。”

为保障上述目标的早日实现,会上下发的《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关于促进上海快递总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增效提质、开放融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青浦区关于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一系列颇富“含金量”的举措勾勒出“青浦模式”的全貌,条条政策锁定在“支持”和“鼓励”上。

“青浦模式”的特征之一是政策实实在在、优惠明明白白。在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指导意见》和《若干意见》都以“看得见的实惠”见长。《指导意见》规定,将加大快递总部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构建完整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推动制定快递企业多样化增值鼓励政策和总部企业重大技术攻关与改造项目的资助政策,优先安排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科技经费。

《若干意见》则支持快递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对被认定为上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按相关规定给予扶持。”

“青浦模式”的特征之二是引导集约化发展、抱团式取暖。《指导意见》鼓励快递总部企业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开展纵向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一体化整合;支持组建快递联盟,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快递总部企业;指导快递企业总部做好战略、技术、运营等方面的集成工作。

“青浦模式”的特征之三则在于使出连环妙招,倡导先行先试。例如《若干意见》中提到,在完善综合交通管理服务方面,将根据青浦快递总部企业集聚的现状,积极协助快递企业向市级有关部门争取在核发快递车辆通行证额度上给予倾斜;建立快递车辆违章处理协调机制,并在青浦先行先试,对于必须扣车查处的快递车辆,按照“扣车放件”政策,通知快递公司另行派车送件,以保证快递的安全和时效。

……
这些实实在在的“含金量”令初生的“青浦模式”充盈着光泽——不虚幻,却质朴——也让众多企业老总看到“二次创业”的希望之光。

3.为何“二次创业”
“对我们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二次创业’期。”

谈到青浦区“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时,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对企业的未来充满憧憬。来青浦“二次创业”的念头,在各位民营快递企业掌门人的内心激荡。

作为首个在上海建立自主产权总部基地的快递公司,近年来,圆通速递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2013年间,圆通业务量增长了8.3倍,2013年全年快递业务量达到13亿件、业务收入达18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14.1%;全网现有7500多个网点,13万员工,快递时效和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和企业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快递行业前列。

自身的“好底子”加上越来越优化的外部环境,给了喻渭蛟更多底气:“ 到2020年,公司全网快递业务量将突破100亿件,营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航空机队规模将达到35架。”

数字的背后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种种“取舍”与“突围”。面对ZF的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政策,“支持改制上市”让各位快递企业掌门人颇为动心。事实上,圆通、中通、韵达等多家企业早已将上市作为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之一而提上议事日程。

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有着几近相似的发展模式,上市的心声源自企业发展的经验积淀,更来自于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更迭激荡。

“圆通将在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实施员工参与股改的基础上,推进IPO上市工作。”喻渭蛟表示,目前已经引进了上百名硕士、博士和具有世界500强企业从业经历的高端人才,接下来,还将依托所开办的圆通学院的快递服务与管理专班,加快实现人才的自主培养。

但对于扎堆到来的激励政策,也有企业表达了忧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近两年各方面快递的政策出了很多,但除了车辆进城等问题有明显突破之外,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待得到解决。“ZF的政策让我们看到信心、受到鼓舞,但一分在部署、九分在落实,我们期待政策出台后能按照时间表切实执行到位。”他表示,如果执行不到位,企业难免会“空欢喜”一场。

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在推进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5次提到“落实”,并要求上海局和企业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而上海市ZF副秘书长黄融亦是6次提到“落实”,期待各方执行到位,有所作为。曾军山表示,为了避免政策“放空炮”,上海局已经根据各项要求,排定了未来几年的100多项工作任务,正在分年度推进。

用上海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历经一年之久,青浦区‘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终于面世。但这不是尘埃落定,而是新的任务和新的方向刚刚开始。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只要有心、用心,持之以恒,我们就能将担子挑得起、挑得好。”

在这个“二次创业”的舞台上,每家快递企业都是主角,精彩的演出已经开始。

关联阅读〉〉中国快递业“桐庐帮”解密 民营快递第一股花落申通

10月30日申通快递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涨价公告,至此民营快递四通(即中通、圆通、申通、汇通)在两个月内全部完成调价。从今年9月,圆通快递率先掀起了这一次的涨价热潮。随后中通、汇通、顺丰、申通五家快递跟进。涨价的五家企业中,四通便是常说的桐庐帮四通一达。桐庐帮在快递业中占据着半壁江山,桐庐无疑便是民营快递业的发祥地。  借着创始人间盘根错节的人物网,桐庐帮迅速地扩张。在急速扩张之下,问题也愈加尖锐。从服务体系到价格机制,从行业冲突到发展模式,无不暴露着这个新兴产业的不堪。在桐庐的背后是庞大的快递产业,借着桐庐帮,我们可以窥视出这个行业迅速发展壮大的端倪。

申通今年前三季度就赚了7.7亿元

最近几年中国快递业快速发展,申通快递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财务成绩单。以下是申通快递最近三年一期主要财务数据:

 
陈氏兄妹对申通快递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信心十足。

陈德军、陈小英在重组预案中承诺:若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在2016年期间完成,申通快递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7亿元、14亿元和16亿元。

一支超过20万人的快递大军

漂亮的财务成绩单的背后,是申通快递不断扩张的规模及快速增长的业务量。

截至目前,申通快递服务网络共包括独立网点及分公司1370余家,服务网点及门店1万余家,品牌总体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2014年,申通快递完成业务量近24亿件,同比增长50%,包裹完成量占全国总量的17%,在2014年双十一期间单日最高件量达到3050万件。今年双11当天,申通快递单日件量高达4300万件。

2014年,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以快递业务单量为计算方式,各快递公司排名如下:申通、圆通、中通、顺丰、韵达、邮政速递、百世汇通、京东、天天。

重组预案公布的数据显示,申通快递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件量在规模性快递企业中继续保持第一。2014年全国每6个包裹,就有1个包裹是申通快递寄送的。 

报告期内,申通快递快件递送重量如下: 眼看着中国民营快递第一股花落申通后,预计会有更多的桐庐帮等快递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到时我们能看到更多企业的秘密。(澎湃新闻)
全国快递是一家:

在浙江的西北部,有一个新兴小城桐庐,这便是中国快递协会认可的中国快递之乡。在此,中国民营快递开始了它的发展旅程。桐庐自古就是水陆交通汇集之处。《周礼地官》说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这里的庐就是指古代驿站,也是邮驿通信之处。 
  距离桐庐县城半个多小时车程的钟山乡便是桐庐快递第一人聂腾飞的出生地。
  从聂家祖屋往前走到歌舞村,是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的老家;
      子胥村是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的老家;
      往县城的方向,横村镇喻家村是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的老家。
因为盘山而行的路越来越密集,道路变得更加崎岖艰难。这些进山和出山的艰难险阻就像烙印一样,镌刻在陈德军、喻渭蛟、赖梅松、聂腾云的脑海里。
2007年12月,1970年出生的浙江桐庐人陈德军和他的小妹、1976年出生的陈小英共同出资5000万设立申通快递。其中,陈德军出资2750万元,持股比例为55%;陈小英出资2250万元,持股比例为45%。  陈德军现任申通快递董事长、总经理,陈小英任申通快递董事、常务副总经理。  以陈氏兄妹为代表的桐庐人,现在已占据中国快递业半壁江山。最近,市场流传这样一幅图,其实中国快递业的大公司几乎是一家人。申通快递、圆通速递、天天快递、中通快递的实际掌控人之间或为兄妹,或为夫妻,或为同学关系,他们构成了中国快递业的桐庐帮。艾迪西的重组预案也显示,陈小英持有建德市天天快递有限公司49%的股份。 

中国快递业桐庐帮解密:

核心提示
占中国民营快递业半壁江山的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四家公司,都出自浙江桐庐县,甚至几乎发源于同一家人。现在他们又把总部安在了上海同一个区。虽然彼此之间很少往来,他们总是走着相同的商业道路。

快递县的故事,演绎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独特地缘路径。现在,他们又面临着共同的挑战:淘宝给三通一达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带来了向现代化成长的动力,却也令他们深陷于老乡之间的价格战中。

11月11日,中国人的网络购物狂欢日。仅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和淘宝两个平台,交易额就超过350亿,据估计当天成交的包裹量超过1.5亿件。这些包裹的将近八成,由被称为三通一达的四家快递公司(申通、圆通、韵达、中通)运送。有趣的是,这四家公司,以及汇通、天天等快递公司,有一个共同的老家:浙江桐庐县这个仅有40万人口的县,是古代文人隐居的地方,《富春山居图》画的大多正是这里的景色。 

在快递业内,他们被称为桐庐帮。其实,这几家撑起中国民营快递业半壁江山的公司,几乎都发源于同一家人。

桐庐同根生
三通一达沾亲带故

这里谁家做快递?
全都是。在桐庐县夏塘村,记者的问题,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村干部说,村里有650人,其中400余人在外做快递生意,留下来的五十岁以下的中青年不到20人。
这个两旁青山、一排新屋的小村,正是民营快递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村里一条半干涸的小溪上,跨着一座不足十米长的腾飞桥。这座桥是为了纪念快递鼻祖聂腾飞而建造的。

1993年,在杭州一家印染厂打工的夏塘村年轻人聂腾飞发现了一门好差事,和工友詹际盛做起了代人出差的生意。

当时需要往来于沪杭间的外贸公司遇到一个难题: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港口,而EMS需要三天。于是,聂腾飞发现了商机,他每日凌晨坐火车从杭州去上海,詹际盛在火车站接货后送往市区各地。跑一单100元,除去来回车票30元,能赚70元。申通快递由此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同时,在广东顺德,比聂腾飞小一岁的王卫也发现了时间差的生意,在深港间开展了相同的业务,公司起名顺丰。二十年后的它们,构成了中国民营快递的版图。

申通成立一年后,聂腾飞安排妻子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接替詹际盛的上海业务。詹际盛离开申通,创办天天快递。
五年后,聂腾飞因车祸去世。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成立韵达快递。申通由陈小英兄妹接手。2012年,申通收购了天天快递,由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阳任董事长。 

申通带动了桐庐人做快递的热情。2000年,陈德军的初中同学张小娟,劝木材生意亏损的丈夫创办圆通快递。两年后,与他们一同长大的赖梅松成立中通快递。

这些快递公司刚好赶上了中国飞一般的发展速度,物流成为多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三通一达的成长更为显著。据2012年数据显示,他们四家达到全国快递业务量的55%。

2013年10月18日晚,申通快递20年庆典上,随处可见桐庐籍快递人加盟者已经超过5万人,员工逾15万人。而在他们的发源地,夏塘村和附近三五公里远的子胥村、歌舞村现在也全都成了快递村,因为它们都是四通一达老板们的老家。

跟政策赛跑
黑快递十年游击战

最初的十多年里,申通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黑快递。这是因为,旧邮政法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由邮政企业专营。

它们和邮政系统玩了十余年猫捉老鼠的游戏,规模稍大的快递公司每年上缴罚款就高达百万。

那时候的货车在高速上飞一样地飙,邮政和警察联合起来堵我们,车速快到甚至来不及转弯,哐一下,撞也就撞了。一位当年负责运送的申通元老回忆。而守在家的同事,常常得在邮政来人的时候把货藏在屋顶上。 

一位2000年进入申通的负责人笑言,当年押车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最后房东忍不住问我们是不是小偷。

这让最初的开始充满苦难记忆,但桐庐人能挨得住,因为实在太穷了。

2013年秋天,坐在上海总部宽敞的办公室里,中通速递的老板赖梅松西裤下穿着一双千层底布鞋。他初中毕业后,因200块钱的困难不能继续学业,开始外出打拼。

一位申通的地方分公司经理说,在加入申通前,蹬过半年三轮车,我还记得14岁去印刷厂玩的时候,看到我们陈总(陈德军)搬着一大卷布的情形。

1993年,申通在杭州市湖墅北路的一间破屋子里成立时,只有一副桌椅,一个沙发,六七个人。这位分公司经理说,很长一段时间,他晚上都是趴在老板桌子上睡觉的。送件也苦。坐火车时常没座,抱着货站一夜。

一直到2009年,新邮政法出台,他们才告别黑户日子。创业十多年后,申通才敢把快递一词加入公司名中。

跟老乡赛跑
谁不降价谁等死

很快,老乡们的赛跑就拉开了序幕。

加盟,是申通最先采用的有效武器。自上海、杭州、宁波之后,它迅速铺开了深圳、苏州、无锡等地的网点。做了一年后,聂总给我四个人,让去苏州干。当地分公司经理回忆。在那些空白的地方,先到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当圆通6年后进入苏州时,仅能分到申通业务量的1/10。

加盟制的特点是网点除了向总部缴纳保证金、中转派送费和信封面单费以外,自担成本,自负盈亏,从上到下都是老板。
之后进入的韵达、圆通、中通完全复制了申通模式。但2010年起中通推行股份制,总部与网点员工都持有股份,形成利益共同体。
此前,快递企业以商务件为主,快递员只跑写字楼。与电商合作后,网购件逐渐成为三通一达的主营业务,如今来自淘宝的业务在这四家公司能占到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