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工厂生产、品质、技术三大部门之职能关系

(2016-05-27 20:30:00)
标签:

生产、品质、技术

三大部门之职能关系

分类: 工作日记
一般工厂现场各部门间都有相互推诿、扯皮之事,不但影响产量和质量,还影响部门间和谐的工作关系,究其根源,我认为主要是大家对现场各部门职能认识有偏差所致。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山头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擅长太极和踢足球。现就一些理解,浅谈下生产现场、品质和技术三大部门的职能关系,供大家参考。

工厂现场的生产、品质、技术三大部门,就好比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又相互制衡与监督,保障了现场生产的高效有序进行。
    
技术部就像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工厂现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即: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和方法等。并分析解决现场5M1E六大异常问题。原则上,现场生产和品质人员的工作依据(即输入)是技术部提供(输出),即只对口技术部。规范的公司都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依据”,其专业称呼为:“过程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管理原则,也是ISO9001八大管理原则之一。
    
品质部就像国家的司法机关,即公检法(公安,检察院,法院),品质部必须充分履行公安的侦测、调查、取证职能,检察院的监督、监管职能及法院的判定、跟踪执行职能;即依据法律法规侦测、监督、判定、处理各种违法乱纪之事(即现场5M1E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异常),专找坏人坏事,并绳之以法(即体系、过程和产品的监测、监管、判定和处理)。
谈工厂生产、品质、技术三大部门之职能关系
品质部要监督检查的是现场三大符合性,即:体系符合性、过程符合性和产品符合性。及时发现体系、过程和产品不符合处(异常),侦测和分析异常的原因,督促相关责任人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并跟进实施及效果确认,直到有效改善关闭为止。这在管理学上叫戴明PDCA管理循环,也叫闭环管理。
谈工厂生产、品质、技术三大部门之职能关系
质量是靠管理体系去保证的,没有体系就没有过程工艺,没有过程工艺就没有产品质量。
明循环的步骤
P(Plan)--计划,通过集体讨论或个人思考确定某一行动或某一系列行动的方案,包括5W1H;
D(Do)--执行人执行,按照计划去做,落实计划;
C/S(Check/Study)--检查或研究执行人的执行情况,比如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点”“管理点”去收集信息,“计划执行的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要求?”,找出问题;
A(Action)--效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ACTION(开拍、开始):在拍片现场,导演用来命令演员开始表演的口头用语。
 ACTION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导演开拍的时候不用act,start,begin等动词,而用名词action呢?原因是因为在表演的时候,演员仅仅是在表达导演已经构思好的电影,导演在拍摄的时候会对比演员表演的action是否与自己的构思、感觉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的话就继续下一个镜头,如果感觉不对,没有达到导演要的效果就会再来一遍了。
  所以action真正的含义表示导演准备看演员表演的action(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会选这个名词动用。
  这也是为什么PDCA会选这个名词动用,PDCA循环同样是要看效果的

生产部就象国家的行政机关,即人民政府,负责法律法规(即工厂的规章制度和生产工艺文件)的日常执行和管理;生产工人就象老百姓,对老百姓不能提太高的要求。技术部要尽量降低对作业员的要求和经验依赖,生产部是做行政的,其职能是严格遵纪守法,严格按照技术部制定的法律法规(工艺流程图和作业指导书)执行作业。不能多做,也不能少做,要一五一十地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作业步骤、作业动作、作业方法和标准进行作业。即“标准化作业”,保证作业过程工艺的符合性。而实现标准化作业的前提是作业指导书上作业方法和要求要标准化,否则十个作业员就有十种作业方法和标准。实现不了标准化作业。持续稳定的输出高质量的产品要靠标准化作业来实现。

所谓作业标准化,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可能有人会问了,如果作业员按技术部的作业指导书标准化作业了,保证了“作业过程工艺符合性”,但产量和质量仍不理想,这是谁的责任?答案是:“技术部”。因为技术部的职能就是做工序、工艺、方法和工装等研究的,要不断地检讨生产工序、工艺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借此解决现场5M1E六大异常,持续提升产量和质量。
   
 好的工序、工艺就是作业员便于生产作业,能轻松实现作业产量和质量。否则生技就要不断想办法改进,直至把工艺做到作业员想做错都是一件很难或不可能的事。对此有个专业叫法:丰田防错法。这是生技部的工作方向和终极目标。
 
 老子《道德经》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管理一个大的国家,只要管理方法得当、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就如同炒道小菜一样简单。道理是一样,但如果不这样做,所造成的后果却是大大的不同,一道小菜影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胃口,而一个国家影响的是千万上亿人的生活。
     
现场管理同理,也需要完善管理,明确职能,统一认识。现场各部门就象“木桶原理”,木桶装水的多少并不是由木桶的大小和高度决定,而是取决于木桶“短板”的高度和木板间的“衔接紧密度”,所以,产量和质量需要现场各部门的统一职能认识、通力密切配合。否则,认识混乱就会行为混乱,就会鸡同鸭讲,打乱战,就会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相互推诿、扯皮上。实际问题没解决,个人工作能力没提高,可能自己却成了打太极和踢球的高手,实在不可取。
(2016-05-25 首席质量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