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资本杜明堂:所有牛逼的梦想,都需要傻逼式的坚持

标签:
洞见资本杜明堂所有牛逼的梦想都需要傻逼式的坚持 |
分类: 创业创新 |
我们眼睁睁看着很多企业天天去各种机构参加路演,还有的在微信群里做路演,就是融不到钱。耽误时间不说,还有的企业家没有准备好就去路演,本来计划打开一扇窗结果关上了一扇门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喜欢,也擅长这个。五年十年后,当孩子们问我们,爸爸,当年新三板最火的时候你在哪里,企业家急需融资的时候,急需市值管理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我难道说……?”——杜明堂
杜明堂,洞见资本创始合伙人,原盛景网联合伙人负责新三板业务与母基金相关业务,在两年时间里帮助近300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以下文字根据正和岛采访实录整理而成。
所有牛逼的梦想,都需要傻逼式的坚持,他放弃千万股权,只为做一件事情!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编辑:三板路哥
我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但毕业之后,发现并不真正感兴趣。每次回到家,就看到书桌上全是一些自己买的商业经济类书,发现这是自己内心的爱好。后来,我就决定换个专业,在众多Offer中选择了有奖学金的英国莱斯特大学读研,也是自己爱好的专业,商业分析与金融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等硕士学位。
我拿到这个让很多人羡慕的一等硕士学位时,正好碰上金融危机,便回国寻找机会。我最早想做咨询,但因为金融危机,麦肯锡、埃森哲对新进人才要求很严。后来,我先去券商做分析师,再去了期货公司研究所做分析,从事金融衍生品、商品期货、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研究等。
拓荒新三板:没有资源我自己就是资源
到2011年初的时候,我想做一些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就进了盛景网联做咨询顾问。当时盛景网联能做培训、咨询、投资,这个模式我挺感兴趣,因为我一开始回国就想做咨询。
盛景网联是做培训起家,在2010、2011年的时候转型做咨询,组建咨询团队,我去了之后,就从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咨询等做起,就这样做了三年咨询。
所谓咨询就是一个企业一个案子地写报告,有点像和君咨询那种企业业务层面咨询。但是盛景网联的模式有很大创新,融入了集体式咨询的概念,一期一期的产品化。所以2013年时,我已经参与了近200个案子,等于为200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做咨询。这个数字相当于很多人5年10年做的案例,有的同行一年做5-10个就很棒了。
2012年底,我结缘了程晓明博士(曾任西部证券新三板业务部总经理),慢慢开始关注新三板。2013年初,我和公司说要做新三板业务,但是几乎没人响应,我还是坚持。年中的时候,李克强总理提出新三板要扩容全国,我再次和公司请示打造新三板业务,这次得到了积极反馈:“明堂你放手弄吧,但作为公司全新业务,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支持。”我说:“没关系,没有资源我自己就是资源,没有条件我自己就是条件!”那个时候开始,我几乎就没有周末休息过,主动参加各种各样新三板论坛,拜访这些行业专家,认识结交很多的券商、会计师、律师等资源。
2013年11月份,我们举办了国内第一场三天两夜的收费新三板培训活动,收费8.8万元,每个企业董事长带两个人参加。第一期就来了20多家企业,其实全部是我一个个挑选促成参加的。当时的活动现场让很多嘉宾机构都震惊了,说你们收8万8搞一个新三板培训,也是醉了,因为当时国内围绕新三板做培训宣讲都是免费。后来公司一看,一次活动单独给公司额外创造100多万收入,还有20多家企业和券商等中介机构签约启动新三板挂牌资本运作之路,社会价值也巨大,马上就准备弄第二期,第三期。弄到第五期的时候,已经是2014年中了,后来我们不单独收费,就跟公司其他培训课程一样,畅听卡都能参加。这样一下子新三板培训敞口就大了,因为前面我们设计的是只要你参加这个新三板培训,无论之前是什么会员都得重新交钱。
这个新三板收费培训项目可以说是国内做的最早的,当时很多培训是政府等举办,或产业园区培训,请券商来宣讲,但大多都是不收费。我们的课程时间三天两夜,原创设计了很多知识干货和案例,我亲自参与整个项目编导,同时自己也参与授课。因为先前有接近200家企业咨询的经历,企业家比较熟悉认可我,这也是收费课程能快速积累初期客户的缘由。
再后来,我们不仅仅设计培训,培训完了还给你对接最佳、最匹配的券商、会计师、律师这些资源,让企业快速高效登陆新三板。这里面是有技术含量的,我们来帮企业梳理规范主体、上市架构、时间节奏,结合企业的财务、法律问题等等,调配组合最佳的、擅长解决企业个性化实际问题的券商、会计师、律师团队。因此我就迅速通过这些项目认识了国内券商前五十名、会计师前十名、律师前十名的最优秀团队负责人等等,包括申万宏源、齐鲁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中银律师事务所、盈科律师事务所等等知名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挂牌上市资源,所以后来能迅速帮助接近300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
如果要排名个人推荐挂牌,开玩笑地说我估计也能排到前列,有的券商虽然做的数量很多,但是分散到很多个团队,每个人经手的业务并没有这么多。
2014年,我没时间做原来咨询业务了,就专注新三板和公司另一块新业务母基金,从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其他知名基金,由于之前工作和企业家关系较深,所以我主要负责企业家LP的招募管理和维护。
2015年,公司看到我的新三板、母基金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每天忙的不可开交,精力上顾不过来。且新三板这块业务已经变成较常规业务,我就交给其他合伙人弄了,专心做母基金业务。但是去年由于二级市场行情影响、股灾,外部环境等,我负责的业务做的并不轻松。
放弃千万股权 只为洞见本身
在做母基金业务的过程中,我遇到很多企业和我说:“杜老师,很感激您以前帮我们做咨询,帮我们上新三板敲钟。但问题是我自己都还没融到资,企业上了新三板后进一步的发展战略都不清楚,你就找我募资投你们基金,好像不适合我们。”一开始三五个人这么说还没感觉,后面越来越多人都和我有提及时,我就陷入了思考。
还有一件事,在2015年下半年,很多朋友知道我在公司不负责新三板业务,专注到母基金业务的时候,都约我喝茶聊天。大概聊过五六家知名新三板服务机构,包括知名新三板领域投资公司,自媒体,咨询机构等,聊了很多,但当时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市场浮躁”。
当时,围绕新三板的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但很多是没有经历2012~2014年新三板真正迎来拐点的“拓荒期”,很多人对市场的理解是比较浅层的。他们的资源与他们想做的事情也是不匹配的,有的是媒体出来,有的是律师出来,有的是传统新三板企业家出来等等。我的感受是很多人都似乎看到了痛点和机遇,但做的事情和机遇不匹配,要么做的太宏大,要么不聚焦,要么资源和需求错配,总的来说没有吸引到我。
但市场需求又很旺盛,我们眼睁睁看着很多企业天天去各种机构参加路演,还有的在微信群里做路演,就是融不到钱。耽误时间不说,还有的企业家没有准备好就去路演,本来计划打开一扇窗结果关上了一扇门。在那样的一个浮躁环境下,我就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们喜欢、我们擅长,又会弄这个,又爱弄这个。五年十年后,当孩子们问我们,爸爸,当年新三板最火的时候你在哪里,企业家急需融资的时候,急需市值管理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我难道说在找企业家要钱募资?”好几天晚上,我都是一夜未眠陷入深深地思考。
当然也有很多现实问题在里面,我当时已经做到公司合伙人,也有股份。后来,现在洞见的另一个合伙人刚放弃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出来想创业,见面聊了之后,发现我们想法一致,初心和价值观极其吻合,双方一拍即合。我们就是为了解决市场的浮躁,挖掘企业的痛点——融资和市值,帮助企业挂牌之后融到钱和把市值做大。
为什么我能做这个事呢?第一,我给企业做过业务咨询,了解企业需求;第二,我做过母基金,了解投资机构的投资特点。市值就是业绩乘以市盈率,怎么提升业务盈利水平,怎么提高市盈率,怎么做路演,怎么做股东结构完善,我们最擅长,所以市场和企业都需要我们。想到这些,我就计划放弃上市公司的合伙人光环和自己的千万身价股权,转身创业做洞见!
为什么叫洞见知行呢?因我们比较懂得“聚焦”,期望“落地”,洞见就是为了帮助企业洞见资本的价值,帮助资本洞见优秀的企业,洞见企业的亮点和价值。知行是知行合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做的太广,能做的很多,能满足企业需求越多,反而每个都不深不透。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不擅长的,不是特别懂的,甩出去挑选其他机构战略合作,比如企业需要战略咨询我们可以找和君,企业需要营销咨询、公关传媒等我们就调配最佳机构,为企业调配资源也是我之前最擅长的,而我们只聚焦融资和提升市值,这就是知行合一,企业的服务一定要落地。
企业提升市值过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我调配资源的能力还是比较擅长的,尤其上新三板的过程中。为什么我那么快就能帮助那么多企业上市新三板?我一看这个企业资料和问题,脑海里第一时间会闪现一套最佳最适宜中介机构,找这个券商、会计所、律师,能最快解决企业的问题,价格也合适等。但前提是你自身得专业,才能选出专业的合作伙伴,你自身都玩不转,都不知道咋回事,那就没法弄。
我们的商业模式其实也很常见:有入口,通过微信号提供干货内容导流;线下活动产生链接和粘性;微咨询和融资顾问提供现金流;投资和市值落地咨询提供想象空间。这也是结合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擅长的就挑选最佳机构合作,自己聚焦市值这件事做,做扎实。我们的线下活动和微信号,都是围绕“融资和市值提升”这个事来打磨的。
洞见资本在去年底成立,现在有接近20人团队,微信公众平台(ID:dongjian360)的活跃度和粘性在行业内是最好的。我们的粉丝现在每天都还在持续增加。另外,我们全新结合企业需求研发了一整套中小企业市值管理落地的服务产品,有线下活动,有咨询。从成立到现在仅半年时间,我们已经帮助六家企业成功实现股权融资。
我们在2016年3月份举办了一场市值管理高峰论坛,行业内反响很强烈,400多位参会嘉宾满意度很高,5月份马上要做第二场,会精品一点。我们后面活动会朝着越来越精品、实战、落地的方向升级。
新三板不是一蹴而就的
正和岛:在您看来,目前新三板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杜明堂:新三板未来总体肯定向好,你看一下纳斯达克的历史,就知道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现在肯定有些问题的。
首先,现在新三板的投资人构成和关注度肯定不是一个成熟市场的现状。其次,现在企业不行。企业不行分两种,第一是企业基本面不行,第二是企业成为公众公司,成为新三板公司,但其实不具备公众公司的能力和素质,都不会运作,这是很大问题。
现在新三板企业做市值管理的最大障碍,是公司缺乏懂市值管理的人才队伍。你都不懂啥叫市值管理,怎么来提升运作。自己要先得懂市值形成的逻辑,大概知道怎么选择资源配合,才能找专业服务机构来实现企业资本市场价值。
其次,企业缺乏市值如何形成,如何提升的这套方法论逻辑体系。最后,你需要找很强的合作伙伴,包括内部团队的配合,把影响市值的因素落地到位,把价值凸显展现出来。
做到上面几点,随着市场的成熟和二级市场的流动慢慢到来,你的市值就会慢慢凸显。
成功代价:一年只休息十几天
我是80后,但我做的事情和年龄没关系,和投入度有关系。我在2012年~2014年这三年间,每年只休息十几天,工作强度很高。当然很充实,成长很多,项目很多。尤其是2013和2014年,更加拼一点,基本上每天晚上12点后睡觉,7点起床,这中间都是工作,晚饭后8点到12点都是工作状态,否则怎么可能2年帮300家企业挂牌?
正和岛: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杜明堂:兴趣!我爱好这件事。“帮企业成长”这个爱好让我挺有成就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感觉很好。我天生喜欢追求成长,保持好奇感和创新动力,特别愿意搞这件事。
比如,我们之前为了写一篇原创的市值管理文章,整个市值管理领域,大家能买到的书,不能买到的书,我们想尽办法找到,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认真研读了好多遍。市值管理领域的研究人物,所有的专家老师,我们都想办法链接到做了深度交流。我们内部做了很多研讨和思考,只为呈现一篇有洞见的市值管理干货文章。
为了弄洞见这个事情,我们真的是花精力访谈了新三板几百家企业董事长、董秘,以及投资机构,做市商,与他们深度调研交流,了解市场,了解需求,了解怎么结合我们资源优势。原来很多做主板市值管理的人,不懂新三板市值管理,因为你不能用原来A股市值管理思维来套用新三板企业,不灵。
再比如像我们3月份那场活动,我其中一个半小时的演讲,讲全球资本市场前世今生历史溯源的问题。其中为了呈现几分钟视频,我们真的是看了几百个小时的视频,一个片子一个片子看,一集四十五分钟,看了很多片子,节选剪辑出来的。这叫“匠心”!我们课堂研发的呈现是秉承“大片化”,包括PPT呈现设计等,做了很多极致的工作,这也是为何上次活动后,一个广东董秘说参加你们的活动感觉像看好莱坞大片。
我们的微信号,为什么大家觉得不错,从发了第一篇干货文章开始,每一篇我们都是内容严格审核,每一篇我个人都会在发之前认真看一遍,认真审核,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我们微信号有一个每日洞见栏目,我坚持每天手写一句话贴在里面!
这个社会上努力的人很多,只是我们更用心。
洞见资本,洞见企业价值、知行资本未来!(2016-05-08
正和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