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言|一枚邮戳辜负了一颗心

分类: 集邮日记 |
如今,寄信多半是一份情怀的驱使,这其中夹杂着人间五味,总能让一枚小小的信封常常流淌着不一样的温度。
每年三月的全国“两会”,如同春天的花蕊,催发着一年前进的力量。按照惯例,邮政部门均会为“两会”发行相关的纪念封片。今年亦同,然而除了常规的贴票纪念封外,还有一款当下集邮圈最受热捧的“自助彩色邮资机戳”纪念封。这款纪念封只有在北京唯一指定邮局现场限量销售,每人仅可购两枚。尽管如此,一位北京年近八十的长辈,依旧在透着凉意的京城春日里排长队买到了两枚,特意将其中一枚以挂号的方式实寄给笔者,并细心选配了“人民大会堂”的邮票作为补资,请现场盖戳好手敲上了清晰的“人民大会堂”邮政日戳,一件精致的纪念封如同春风的暖意,带着这个国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化的无限希冀,扑面而来。
时隔数日,手捧这枚纪念封时,看得出一位长者对晚辈的用心。然而,翻到封后,三枚模糊不清的投递日戳,却显如此的“违和感”,就差再敲两枚凑齐“奥运五环”,如此服务应该算不上是“一封信一颗心”。
投递服务是邮政普遍服务的最后一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普邮服务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对于笔者所在的泉州邮政宝洲投递部出现的戳记加盖不清等问题,并非是一时之疾,而是年年问题年年提,好了伤疤忘了痛,似乎已经成了慢性病,久不久总要病发一回,仿佛还要逼得用户具备“群体免疫”。
特别是这几年,随着邮政企业内部改革,成立新的寄递事业部门,原先的投递部承担了快递包裹的投递业务,在一些生产旺季经常会有“重快递,轻普服”之嫌,在经济利益面前,有时候责任心也许就显得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如果说,以集邮者的用心PK邮政工作人员的随心,那么无异于以卵击石,前者必然是碎满一地。纵使每一次“遍体鳞伤”换来的几句道歉,都难以弥补这不可逆的伤害;承诺掷地有声,惟有坚持不懈,才能“药到病除”。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邮政在央视“品牌强国工程”栏目上线了《中国邮政:健全邮政普遍服务体系 赋能美好生活》的专题片,展现了邮政企业坚守“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宣誓了不断提升邮政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很单纯,复杂的都是人。任何出色的顶层设计,都离不开每个环的推进和落实,希望这一枚小小的投递戳,是初心、更是用心,而不该是粗心,更不应是随心,只有“心心相通”,才不会总是彼此的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