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日的博文,继续参观游览龙岩永定土楼景区。在洪坑村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福裕楼后,沿溪河边村道走,过月娥桥,前往下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振成楼。途中经过九盛楼、日升学堂、大榕树、永成楼,来到振成楼前。今天接着发在永定土楼游览时拍摄到的片子。
永定的每一座作为单体的土楼,都各自形成独特奇异的审美客体和艺术魅力。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圆楼为主体形成的方圆土楼群,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其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人留下许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大家庭、小社会”。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而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满足了这个小农经济的特色需要。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客家人居住在土楼,是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外墙,内部是用黄木和杉木,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土楼防御性能比较好,一楼不开窗,楼内水井粮具备,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高可达四五层,供三、四代人同楼聚居。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也是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福裕楼前

楼前院内

居民仍然居住在楼内

院内一株仙人掌树,开满了花朵。

电视拍摄地

院落门厅后看最小土楼如升楼

院落门厅前,楼内的居民坐门前休闲。

再看溪河对岸的如升楼
本来也是我们游程中安排参观的一个点,但村内导游没带我们过去,只安排隔河观赏。

河埠是过去村民洗涤处,现在有自来水,村民基本就不用来这里洗涤了。

沿溪看景

溪河上的双孔桥

路过九盛楼前

九盛楼后

楼后看景

路过“日升学堂”- 现在是村内的学校

学堂古建筑

土楼间

土楼后

溪河“红木桥”

溪河上漫水坝

这段溪河正在整治中

这里的溪水比较清澈,有村民在溪里洗涤。

水泥桥

农家土楼客栈

村内舞台场地

大榕树下

挂满了祈福条

榕树根

路过永成楼前

马上就到振成楼了

先看楼外景色

振成楼前

永定客家土楼

楼前的国家级文保碑,土楼墙上的省级文保碑。

来的游客不多,很安静,便于拍摄。

楼内

内楼下看楼中厅堂

楼中厅堂

看外楼

居民仍然住在楼内,富有生活气息。
楼内照片拍了很多,下篇再详细介绍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