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4154692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游泉州安平桥(7)
(2020-01-05 06:20:58)
标签:
泉州
水头
安平桥
铃铛家园
旅游
分类:
八闽大地
安平桥使用的桥板,都是二三支的石料,每条都是重数千斤以上的。当时科学还不发达,没有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仅仅靠手工操作及简易工具;运输方面,没有载重卡车,陆路肯定行不通。所以该项石料,都从金门辖下的大百屿采取,用船由水道运来。而这样沉重的石板,怎样架设,也是大难点。当时的工匠使用巧妙的方法,就是从水路运输,利用海运载到桥墩的位置,当潮水高涨的时候,船也随潮高而将石板轻易地托起,与桥墩对齐固定,到了潮退的时候,船随潮水下降了,这样石板就安放在桥墩上,解开了绑扎石板的麻绳,船也就可以脱离了后驶开;如果潮水上涨未能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即先把杉排排地垫进船下,使船只浮升至适当的水位时,再把石板移动安置在桥墩上,待潮水下退时,把船和杉排解开分离;而在水浅的区域或海坪上,架设时把石料先卸在桥墩边,利用绞绳的旋转器(安设在桥墩上),用绳把石料缚住,沿着架设的斜辑吊装到桥墩上。这两种方法,就是请人周亮工《闽小记》中所谓“激浪以涨舟 悬机以牵引”的施工方法。
接昨日的博文,在泉州安平桥景区内参观游览拍摄。继续在安平桥的水心亭(中亭)岛上,看水心亭房屋建筑、周围的景色及各重修碑记。在水心亭的其中一根石柱上,看到了安海镇与水头镇两镇分界线(公定界)的标识。随后往西,开始走安平桥西段(水头段)。走在安平桥上,看桥面上的大石板、大石桥两侧的水面及芦苇荡。今天接着发在泉州安平桥景区内所拍摄到的片子。
水心亭(中亭)
历代各《重修记》碑
捐助记载
石柱
石碑
小庙房屋有点开裂,房后加了铁棍加固。
石柱上的“公定界”,两镇的分界线。
安平桥西段(水头段)
船形桥墩
开始走安平桥看景色
前面是海湾的入海口,现在建了水闸。
海湾
坐在橡皮圈上收鱼虾笼的渔民
看水心亭(中亭)
芦苇荡里,白鹭很多,抓拍了几片。
飞翔中的白鹭
芦苇荡
桥两侧堤坝上的道路
另一侧的道路
有小贩在这里摆摊
游客还是蛮多的
多次见到的这队小学生也跟上来了
景区全景图 - 点图可看大图
(未完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游泉州安平桥(6)
后一篇:
游泉州安平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