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 - 棠樾牌坊群(中)

标签:
安徽黄山棠樾牌坊图片摄影铃铛家园旅游 |
分类: 安徽风光 |
继续参观棠樾牌坊群,除了我们四人外,又来了一拨游客。
同事没带相机,拍摄任务就交给铃铛,因为回来他们要照片。
第三座: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五座牌坊和骢步亭。
鲍文龄妻江氏节孝坊
建成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据县志记载,江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寡妇守节,培养后嗣,被宗法社会认为是最大的孝行,因为宗族是依靠血统来维系的。所以在江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牌坊说明文字摘自网络
-- 后面片子均同)。。。。。。。。。。。。。。。。。。。。。。。。。。。。。。。。。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一亭四坊。
“骢步亭”,建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后屡修屡坏。这座是清代乾隆年间重建的。
门额上有隶书“骢步亭”三个字
后四座牌坊
第四座:乐善好施坊
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1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濑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想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便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第五座: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
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她在60岁时辞世。。。。。。。。。。。。。。。。。。。。。
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地方的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立”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
坊前的文字说明
再看后两座牌坊
第六座:鲍逢昌孝子坊
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的父亲在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才14岁的逢昌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最后终于在甘肃的雁门古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并扶持父亲回到家中。一进家门又见母新病危在床,需要浙江富春山的真乳香医治。母亲服用后果然痊愈,族人便说这是他“天鉴精诚”、“孝愈其亲”。。。。。。。。。。。。。。。。。
第六座鲍逢昌孝子坊和第七座鲍象贤尚书坊
(未完待续)
本博内所有照片均为铃铛本人原创摄影作品,未经铃铛本人的许可,请勿随意转载及下载使用,特此申明。
.............................................................................................
欢迎朋友经常光临我的博客和博客圈,并请留下宝贵意见。
“铃铛家园”博客圈:请点击这里进入。
.............................................................................................
我的更多博文:
安徽黄山 - 棠樾牌坊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