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苏风光 - 全晋会馆(上)

(2009-01-14 20:08:29)
标签:

姑苏好风光

苏州

平江路

中张家巷

全晋会馆

图片

艺术

摄影

铃铛家园

旅游

分类: 姑苏风光

    来到苏州古城,漫步城东,沿着水波粼粼的平江河,拐过石板小桥,跨入幽静的中张家巷,便可望见一处令人瞩目的古建筑。这一古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五年,由山西寓苏汇票、办货、印账三帮商人集资构筑,称全晋会馆。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典戏台是会馆内古建筑群的精萃所在,戏台坐南向北,台面高出地面约2.7米,边宽约6.5米,围着“吴王靠”,形成36平方米左右的正方形。歇山式的台顶覆盖着黑色筒瓦,龙吻脊,飞檐翘角,俊秀柔美。檐口额枋缀饰浮雕,上有双凤对翔、二龙戏珠;金狮倒垂台柱,蝙蝠静伏裙壁;牡丹怒放,彩凤翩跹。拾级登台而上,可见上方红底镶黑的鸡罩形藻井,内壁榫卯连接、排列有序的18条324只黑色浅雕蝙蝠与18条306朵金黄色圆雕云头相依相绕,盘旋向上18条圈,汇聚在顶端中央的铜镜上。如此独特的造型、结构,使静态的镂雕艺术产生出动态的生命活力;它与四方形的台面上下对照呼应,构成天圆地方、天动地静的意境,寓意方中含圆、静中蕴动、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宇宙哲理。藻井还独具一格地将数百只浅雕蝙蝠与数百朵圆雕云头镶嵌在由数百块黑色小木板拼合成的底板上,形成由一千多块凹凸不平、排列有序的小木板组合的藻井壁。当台上发出的声波聚拢在藻井中时,就由这一千多块小木板将声波反弹折射到露天剧场的各个方位,产生馀音绕梁的音响效果,此台是苏州现存古戏台中最精美的一座。
    古戏台的后部是专门供演员化妆候场的后台。两旁与之连接的是长达21米的包厢式东西观剧庑廊,称为耳楼或厢座。庑廊上下二层,楼层女宾席为晋商女眷观戏专座。由于包厢与戏台之间有着非常科学的空间处理,观众可随意选择座位,视线均不会被包厢或戏台的柱子所遮挡。戏台又是三面向伸出型,观众能多方位欣赏演员的表演,将其一招一式尽收眼底;加之藻井的扩音效果,能使演员的自然音质清晰地传递到剧场的每个角落。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精美的古戏台及两边的厢房
(此台是苏州现存古戏台中最精美的一座)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两边典雅的厢房
(以下均同)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姑苏风光 <wbr>- <wbr>全晋会馆(上)

(未完待续)

本博内所有照片均为铃铛本人原创摄影作品,未经铃铛本人的许可,请勿随意转载及下载使用,特此申明。
.............................................................................................

明日将继续推出《姑苏好风光》系列原创摄影作品“全晋会馆”的片子,谢谢大家的关注。


“铃铛家园”博客圈,欢迎您的加入。
圈内都是高手的摄影佳作,喜欢摄影的朋友:请点击这里加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