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阊门沿上塘街一路前往枫桥,沿途经过上津桥和下津桥。
上津桥位于苏州阊门外枫桥路东首,跨阊门古运河,桥的修建年代无考,清代中期地方典籍偶有提及,但均不言其历史沿革。仅见桥身西南侧金刚墙上刻有“丙寅年河道会重建”,“上津桥口北口公埠”等字。以此推测,桥可能重修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1984年又修。此桥为单孔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全长42.45米,净跨12.2米,矢高5.9米,中宽3.7米,七排拱券石并列。桥额书“上津桥”三字。桥栏砖砌,条石压顶。两坡铺设条石踏步,南29级,北3l级。从阊门外广济桥上西望,上津桥和沿河民居组成富有水乡情趣的特有景色。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津桥又名通津桥,位于阊门外枫桥路上津桥与枫桥之间,跨阊门古运河。桥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修,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
1984年再修。此桥为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全长36.7米,拱券净跨12.2米,矢高6米,中宽4.8米。拱券用青石并列砌置。桥身其他部位均为花岗石。额书"下津桥"三字。西北部望柱刻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立"数字,很可能在光绪年间也作过整修。两坡铺设条石踏步,南为27级,北为32级。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城西3.5公里处的古运河畔,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寒山寺枫桥是苏州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特别是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不但在中国脍炙人口,而且远度重洋传到日本和欧州等国。寒山寺是苏州著名的古刹之一,始建于六朝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

江村桥、枫桥自古有名,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清咸丰十年毁于兵乱,同治六年重建。桥下的古运河是京杭运河的一段。

枫桥是一座横卧在古运河的单孔石拱桥,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相呼应。名代高启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反映出枫桥自古以来就是声名远扬。唐代诗人张继曾泊船枫桥边的古运河上,写下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诗韵钟声,遂使寒山寺名扬大下。


铁铃关与枫桥相依,始建于明朝嘉靖36年(公元1557年),是苏州人民抗吉倭寇留下唯一较为完好的遗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上楼阁是1987年重建的,下部基台仍是明清古物。铁铃关是古驿道和古运河进入苏州城的水陆交通要塞。桥关相连,是江南古关隘的典型,至今已是很少见。登关远眺,枫桥古镇傍水而筑,蜿蜒曲折,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俯视运河,客船渔火,舟楫往来、古镇风貌尽现眼底;小桥流水相依,古塔石桥相映,酒肆茶楼相倚,吴歌丝竹相闻。

枫桥古镇由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两条步行街组成,一面临河,蜿蜒曲折,保持了家家尽枕河的景象,具有典型的运河水乡风貌。1986年,枫桥风景名胜区的建设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七五”计划。经多年的发展建设,枫桥景区已成为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韵的游览胜地:明清建筑,风貌古朴:街道蜿蜒、店铺林立;古桥古寺,塔影巍峨,渔火霜钟,诗意绵绵;铁铃关,雄奇险峻;古运河,涛声依旧;寒山别院,曲径通幽。枫桥景区已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枫桥景区从1986年开始规划建设,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现开放景点有枫桥苑、枫桥铁铃关,特色旅游顶目“枫桥古镇水上游”、“枫桥书场”等。枫桥夜泊千古传,涛声依旧景色新。

一枝园原来是段玉裁在枫桥寄居的宅园。段玉裁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曾官为四川巫山县知县。园中经韵楼是他的书房,他在这里完成了许多文学著作,最有名的就是《说文解字注》,是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许多文章都收录在《经韵楼集》中。
这里以湖石、小池互相依傍建成小园,临水筑轩,取张继诗意名“愁眠”,北侧的攒尖小园亭,移杨瓒故宅内亭名“水月亭”,这里是一处纪念名人名居的景点。

江枫草堂就是再现文人雅集的场所,园中假山流水自然幽雅,主厅中高挂文征明书写的“江枫草堂”四个饱满而秀雅的大字,布置了一堂竹节家具,有琴桌、棋桌、酒桌。中国传统文人认为竹子正直,有气节,凌寒不屈,是他们崇尚的精神象征,竹节家具雕刻讲究,是富有浓厚中国情节和传统工艺的家具。
南侧是一个书房,里面布置了一堂明代书斋家具,有画桌,文椅,书柜、平头案、条几等,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明代家具流畅的线条,简洁的风格,明代家具是了中国家具发展到最高艺术成就时期的代表。

吴门古韵戏台是景区中部主建筑,以精致的雕镂为特色,顶部为龙凤雕刻棚顶,垂透雕花篮挂柱,门窗皆雕刻成
花窗。台上背景刻老书画家谢孝思的梅花图,后面是传统
,两边出将、入相耳门雕一根藤挂落。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江南民俗建筑。台上如演出江南古乐与歌舞,使古桥、古关、古寺、古河…交相辉映,升华出浓浓的古韵。
戏台又和寒山古寺互为对景,从寒山寺门前看过来,戏台高矗于江枫广场前,居高临远,气势恢弘,张充和老先生书写的吴门古韵匾额庄重大气,点出了景区的主题。从这里隔河看寒山寺,黄墙掩映在绿树丛中,唐塔高耸出林,能较完整地欣赏到古寺优美的全貌和幽深神秘的气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