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神秘的草原佛教石窟阿尔寨石窟
标签:
鄂尔多斯草原阿尔寨石窟佛教斩云剑 |
分类: 走遍中国 |
阿尔寨石窟之旅,非常难得,不仅仅是距离遥远,更因为很难成行这样的旅行。我们一行七人,也是心血来潮,既然来到了草原,就想找到更好的探险与刺激,7、8月草原,有点发黄了,因为看草原这里也不是最佳处,所以,还是慕名想去阿尔寨石窟。
一路上有大片的羊群优雅的在吃草。
阿尔寨石窟 ,在鄂托克旗公卡汉乡西南30公里处,
距乌兰镇有130公里,它至今还是一个“谜”。在茫茫大漠草原怀抱之中的一块丘陵地上,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该山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山高出周围地表面约40余米。山虽小,但岩壁陡峭,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是谓“百眼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侵蚀,岩石疏松,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坏。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这些石窟不很规则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在石壁的中上部,还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点缀在大石窟之间。

石窟的构造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均为方形。大型石窟只见一座,位于南壁正中,门向南,可能为该山主窟,内部已经坍塌。根据门外可见的雕凿痕迹来推断,窟檐和门框可能为木建筑结构。门外有台阶,可直达山下,并可向左右两方通往其他洞窟,但均遭破坏。其余石窟均分布于主窟两侧。中型石窟,长宽一般为4.5×4.5米,高2.5米,窟室方正,前壁正中凿拱形门,后壁正中雕出主佛
龛两侧布有上下两排佛龛;左右两侧壁(即东西两壁)也对称地雕凿有佛龛两排。

窟顶有部分佛像绘画保留。窟顶正中雕出64×64厘米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内有坐佛画像及其他彩绘。有的藻井呈迭涩的方形。小型石窟,长宽一般为3×3米,高1.5米,由洞口进深为4.65米。

周壁制作平整,人工凿痕规整有序,佛龛窟壁抹泥刷白,绘有彩画,但大部已风化剥落。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绘彩画佛像,周围隐约有藏、蒙两种文字。有的窟门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山的顶部成一平地,有建筑遗迹残存,但其布局已辨别不清。在山坡与山脚下,也有绿琉璃瓦、砖、瓦当及次瓷片等遗物,可能是从山顶或山壁石窟中塌落下来的。
这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百眼窟”,一座小小的孤山,许多神奇的石窟,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又扑朔迷离的绘画雕刻的艺术宫殿。这究竟是什么时代遗留下来的奇迹?有人据石窟的构造、石塔的造形与残存壁画的内容,推断其为元代或元代稍晚时期的遗作,但难于确证。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精巧的艺术,都足以令今天的人们惊奇、感叹不已。

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阿尔寨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期,以西夏、蒙元时期最盛,明末佛寺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阿尔寨石窟目前仍有近千幅壁画得以保留。其中成吉思汗遗迹,喇嘛教文化艺术,以及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可惜尚未为世人所知。

黄色的砂岩层是这里的特质。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是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硕果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遗迹”,特别是窟内现存近千平方米的彩绘壁画弥足珍贵。据初步研究,该石窟开凿于西夏时期,盛于元朝,至明代还在延续使用,窟内大部分壁画属藏传佛教系统。西夏和元代的藏传佛教绘画作品,在西藏也是极其珍贵的,而在北方草原就更有意义。窟内现存的藏文、回鹘蒙古文榜题,反映了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此外,在当地流传着成吉思汗率军在阿尔寨筹谋攻灭西夏,并在此疗伤的历史传说,石窟内的壁画和附近的“百眼井”遗址时代不晚于元代。如果这些传说能够得到证明,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蒙古史。

阿尔寨石窟是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硕果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遗迹”,俗称“百眼窑”,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公其日嘎苏木西南30公里处,距乌兰镇有130公里,距乌海市50公里。在茫茫大漠草原上,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该山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高出周围地面约40余米,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尚存49座。据初步研究,该石窟开凿于西夏时期,盛于元朝,至明代还在延续使用。窟内现存近千平方米的彩绘壁画,大部分壁画属藏传佛教系统,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





很遗憾,这里的许多石窟的门是关闭的,不对外开放,我只是拍摄几张珍贵的壁画。


阿尔寨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瑰丽多彩,是该石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石窟中的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为矿物质颜料,经历了数百年仍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也有仅以黑色线条白描的,似为未来得及上颜色的未完成之作,但也可看出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十分难能可贵。
阿尔寨石窟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具有较大规模的、坐落于内蒙古草原的石窟,仅此一座

阿尔寨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瑰丽多彩,是该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颜料为矿物质,历经数百年仍斑斓如新。也有仅以黑色线条描绘,似尚未完成之作。其中密宗法王图、从一男一女至五男一女的男女双修图、西夏释迦牟尼及供养菩萨像、元代礼佛图等有重要的宗教、艺术价值。壁画风格表明阿尔寨石窟曾是黑教、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各大流派的汇聚地,展现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也为研究北魏经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派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提供了宝贵依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