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曲艺杂谈相声小品说学逗唱捧哏逗哏斩云剑 |
分类: 影像济南 |
你是否还能静下心来,在吵杂的都市里,去安静的听一场传统相声?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很多经典的东西可以传承的。
记得小时候,农村娱乐并不发达的时候,我就是靠着听半导体里的相声节目慢慢度过无聊的岁月,那个时候,电台的相声也是分时段的播放,播放的时间也是极为的短暂,所以,每个礼拜的某一天根据电台的固定栏目收听相声也是蛮期待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就是坐在场院里剥玉米,无聊的时光因为有了相声的陪伴自然也就有了丰富的意义。
收音机里能传出大段的相声,伴随着阵阵的掌声,那才是令人兴奋的时刻。
记忆中的半导体,不知相声是怎么来的,怎么还有阵阵的掌声,现在回味,才知道,那是播放的相声录音,相声在哪里演出时的实况录音,然后电台拿过来播放,于是,有了阵阵的掌声与笑声迎合,立体场面感觉颇好。于是,我也通过电台普及知道了捧哏、逗哏。早期特别喜欢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以及马季、姜昆、唐杰忠、句号、刘伟等一批优秀的相声大师。我现在的汽车音响里,还下载了许多大师相声段子,开车疲惫的时候,听一听感觉很解乏。
相声曾经走过了一段阵痛期,低俗或者没有认可度,以及媒体网络的开放,更活跃了大众的娱乐神经,相声也慢慢淡出了大众的耳朵。
早期,中国的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三不管和南京夫子庙。济南的相声发展虽不及其他地方,但是同样有过一段兴衰历程,山东的相声演员也曾经走向春晚,在全国曾经家喻户晓。代表演员有被称之为“糖葫芦”的唐爱国,在山东当地也是倍受欢迎。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马(三立)派”、“侯(宝林)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相声表演大师有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苏文茂、刘宝瑞等多人。二十世纪晚期,以侯宝林、马三立为首的一代相声大师相继陨落,相声事业陷入低谷。2005年起,凭借在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的传播,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异军突起,使公众重新关注相声这一艺术门类,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
周六,我去济南的宽厚里,听一段露天的折子相声,感觉依然很好。台上台下互动,演员表演认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位于解放阁西北路北的宽厚里,已经成为济南市的新名片。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中,这样说,“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伊人在水一方,去宽厚里找寻。
桃花迎春,老街的春天是不是预示相声也来了春天。
七十多岁的相声演员,大冷的天一丝不苟。
对面的女孩飘过来,听一段相声,再到宽厚里喝一杯红茶,整个冬天就温暖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