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武隆印象天坑地缝重庆旅游北碚武隆 |
分类: 走遍中国 |
重庆印象就是湿滑,多次去过重庆但是没有见过几个晴天,当地的朋友说,重庆的晴天就像麻将桌的“糊了”跟运气有关。
很遗憾,我没有见过重庆的晴朗,去武隆更是遭遇了小雨天,还好,天湿路滑也没有阻对挡我们武隆的渴望之行,迫切已久的武隆想亲自去领略一下这个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隆。
早上我们7:00点从重庆出发,到了9:30分才到达武隆。湿漉漉的天气没有淹没我们对武隆的渴望与兴奋,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更加的位置拍摄出天空鸟瞰的全景,只是细部的走进了天坑的近景。
排队坐着观光电梯下滑到天坑底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排悠闲的“滑竿师傅”坐在一起侃大山,如果在北方我们都会知道这其实就是景区的“轿夫”,但在重庆叫做“滑竿”。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人工抬的“轿”,对于一些又特殊需求的游客,通过两人抬的形式游览一下景区。
所有来天坑地缝的游客也许都被天坑的自然景观所吸引,但是,我却关注了这个景区很底层的群体“滑竿师傅!”他们是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劳动者。一路下来的路程需要三百元。基本上一天也接不到一个坐滑竿的游客,生意非常难做,我近距离的跟一个滑竿师傅交流,他们说自己的家里也没有地种,家里所有的生存都靠自己抬滑竿维系,生活也并非富裕,这是一个靠力气劳作的特殊群体。在我的镜头里,他们也是景区的一部分。跟随在滑竿师傅背后,我能听到他们急促的呼吸,那是力量的承重,岁月没有让我们停下脚步,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理由与信念。
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敬,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我们敬仰,我的博客就是想讴歌这样的底层劳动者,他们才是我们主流生活的一大风景,带着信念的力量,带着坚韧的步履,值得我们深思。今年我去泰山也是发现了“泰山挑夫”他们沉重的步履叩击着我的心灵,我的镜头比我还有感性,在武隆天坑,我记录了这个特殊的群体。
纪实,是对生活的还原,是对生活的膜拜!
请跟我来!
滑竿师傅。
跟着我一路风景,带着微博去旅行。请
武隆在下雨,天坑也在下雨。雨自然无损景区的美,反而带来了另外一种朦胧的美感。对于喜欢摄影的爱好者,武隆可以展开你的想象,就像当年张艺谋导演为何选择武隆天坑拍摄他心爱的电影一样,武隆天坑有着自己独特的天然神奇之美,让你无法抗拒。
这是悠闲的滑竿师傅们,没有生意做的时候,就围在一起侃大山。
远远的就看到四合居的建筑,这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景点。
整个建筑就是在一个天坑里深居的。
我以滑竿师傅为线索,开始了我这次武隆天坑之旅。
武隆天坑印象之滑竿师傅也是我这次武隆之行的印象之一。
劳动者对于生活的寄予,没有很高的厚望,能满足日子的支出就足以,我们没有小富即安的侥幸,但是,我们有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我是用长镜头拍摄天坑底部的建筑: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也曾经拉动了天坑风景区的火爆,其实,这个景区不需要外界过多的宣传,你来了就会感触到自然的神奇力量。
这是做了一笔滑竿生意回来的师傅,扛着滑竿情景。
从天坑的电梯下来,顺着台阶拾阶而下,就慢慢进入了景区,感觉非常的深邃,有点寒意。
一步一个景点,慢慢来,天坑地缝最好需要两天的时间去慢慢欣赏,徒步也增添了旅游的快乐,记录是最好的方式,让旅游的回忆增添了生动的部分。
其实,都是一个景点,但是,你每次下一步台阶,再放眼去看底部的风景,你会发现大不同。
天坑(天生三桥)和地缝是两个独立的景区,但是在附近,都是在仙女镇边上。通常都是用一天的时间去这两个景区。本次先来说说天生三桥景区
悬崖峭壁,堪称!
这是需要半个小时路程达到的变形金刚的最底部景区。先放到前面一睹为快。
不管淡旺季,学生证都可以半价,旺季全票135元,包含车票费。
这个地方是拍摄底部建筑最好的位置,在这里有专门的摄影师给你拍摄,据说是制作后的小挂件是免费的,如果想清洗一张大的收费20元。
到此一游的游客。
这是建筑内部的院落情景。当年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要景区之一。
老斩也在此一站,到此一游,应景一下。
同行的朋友。哈哈,让他看见我的照片,需要请我吃饭,这里算是邀约。


许多游客想体验当年巩俐在电影的角色。

美哉。美女,黄金甲。

门前的滑竿师傅。


天坑里的“一哥”飞的好高。这姿势也是醉了。感谢满总协助拍摄,我竟然没有拍好一张飞跃的照片。

巨大的变形金刚。

天生三桥景区我们整个游览下来需要2-3个小时。主要是很多地方真的很美,照相机根本停不下来。其实我觉得2-3个小时还算少的了。

感叹重庆这里神奇的地方,还不是像南方之南那样的气候,这里四季如春的绿。

一路上能偶尔看到滑竿。


独特的天坑增添了徒步的快乐。





这位女士“歪着脚”了。只好坐滑竿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