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伏羲庙


标签:
斩云剑甘肃天水西北兰州伏羲 |
分类: 驴友摄影 |
传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做八卦。八卦衍生易经,开华夏文明。近代之求签或掷杯,实是易经之简化版。因其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另有一说,伏羲即盘古,“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巍然屹立于院子正北高1.7米的砖筑月台上。其高大雄伟的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先天殿后面为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原供伏羲,后祀神农,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
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所植。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摄影:斩云剑
文字:百度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然而,自古及今,关于伏羲氏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讼不已;伏羲是人还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还是两人?这些问题一直湮漫不清。但是如果我们沿波溯源,理清太昊伏羲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上述这些问题便会自然得到解决。
伏羲聪慧过人,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其实伏羲并非人首蛇身,而是真正的道家的创始人,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示道,如右图。又相传他是古代华夏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