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着父母大人在乡村的马路上兜兜风


标签:
斩云剑老师父母孝为先情感 |
分类: 情感专栏 |
谨以此文,献给热爱孩子的父母们,献给热爱快乐的孩子们!

昨天看到海若老师的一篇博文《世界上我最爱的那个人去了》,在很多网友中产生共鸣,海若老师的老父亲95岁仙逝了,但是,对于一个儿子,父亲年龄再大也希望他长命百岁。读到这样至真至切的文字,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每个游子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每个孝子都有一对永远年轻的父母,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是发自肺腑的渴望。代代相传,成为一种美德,洗涤我们倦怠尘埃的心灵,可是,生老病死这样透心彻骨的问题连皇帝老儿也阻挡不了,我们作为一介草民又奈何!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古人尚且懂得孝之大义,现代人就越发离远了自己的父母?尽孝要趁早,不要等着自己的父母走不动了,吃不进去了开始孝敬父母了,那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个法制电视节目,很有意思“要车要房,就是不要爹娘!”说的是兄妹三人,为了老人的汽车房子,将两位老人束之高阁不管不问,让人看起来心寒,随之也义愤填膺。做人到此境界,也实属荒唐与悲哀。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的人,退而至又怎么与之交之朋友?这些从小被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孩子,忘记了做人的本分,丢掉了做人的担当,背信弃义,是现代人极力呐喊的品性所为。
为人儿女时,不理解父母的辛劳与苦难,感觉自己的父母是万事不能的,只要孩子张口索要,父母都能满足,岂不知,这满足的背后,父母忍受了多少的艰辛与窘迫,为了孩子上学,父母可以不顾脸面,求人进最好的学堂;为了孩子考上好的大学,父母可以风雨无阻,与孩子一起早起晚归做着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为了找一份门面的工作,父母可以低三下四求人托关系,视尊严与脸面而不顾,一切为了孩子,只要为了孩子,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父母能要去完成。
我记得一个孩子给自己的父母提出许多问题,要求父母答复,父母很坚定的说,孩子你就是要天上的月亮和太阳,父母都要去给你摘!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道是“宁愿给人做儿女,不愿给人做爹娘!”父母就是孩子心中万能的钥匙,能打开全天下的锁扣。
呜呼!我敬爱的父母!我落泪的父母!
这些只有你身为父母以后,才能切身体会父母之难。作为一名孩子的父亲,我已深有体会,总想回家多看看父母,只是给自己列举了很多的理由,譬如:因为工作忙,孩子上学,身体欠佳等理由,一再推迟了回老家探望自己的父母。只是,父母等得起你的这份孝心吗?
年前,我是开着车子回家的,父母围着我的车子转悠,父亲说你的车子很宽敞大气,我就喊着父母坐上我的车子,我慢慢悠悠的载着二位老人在乡间的路上兜兜风了,一路上,父母都很高兴,虽然他们的儿子没有成就耀宗光祖的大事业,但是,能坐在自己的儿子的车上兜风,他们一路上爽朗的笑声,很感染我,我相信,坐在自己儿子的车子上,哪怕是自行车,做父母的也一定感觉是坐在世界上最幸福的车子上。
父母就是这么简单,他们对儿女要求并不高,经常会因为一个电话牵扯着儿女,其实在电话里父母就是问寒问暖,一再叮嘱要好好照顾自己,至于他们自己身体患多种慢性疾病的苦痛只字不提,他们在儿女面前表达的永远是那么的快乐与幸福,我甚至纳闷,是什么原因,让做父母的在儿女面前如此的踏实与忍让?难道儿女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能医治他们所有的苦痛!
后来,我成为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才明白,每一对父母的心中,最明亮的太阳就是自己的儿女,从小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的明珠,过去,日子贫苦的时候,做父母的可以不舍的吃,不舍得穿,将最好的都给予了孩子。现在生活水准高了,做父母的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
只是,这至善至爱的亲情,有时候是父母的一厢情愿。为何亲情越来越淡薄我不得而知。那天我在“肯德基”看到一对貌似乡下的父与子在就餐,其实说白了就是孩子自己在就餐,父亲坐在旁边静静的看着孩子吃。可能是孩子对于城里的肯德基早已垂涎三尺,进城的父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进城的。父亲给自己孩子要了一个套餐,孩子只低首就餐,父亲眼巴巴的盯着孩子吃,整个过程父亲一眼没有眨的看着孩子吃饭,孩子也一眼没有眨的盯着套餐,直到最后一个汉堡包和一杯可乐包括一对鸡翅全部落肚,孩子也没有抬头看看自己的父亲,但父亲脸上却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我看到这个情节,却无法高兴,感觉很悲哀,为那个父亲悲哀。我们是不是因为过分的溺爱孩子,就助长了孩子内心的麻木成分?
孩子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小的课题,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为富不仁,没有担当,没有公德,这些肿瘤般的社会群体性的问题,正在袭击着我们的下一代,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乃至牵扯百年大计之问题。孝字为先,从一个家庭开始,传递你的感动,就会感动着整个世界。
于父母,于孩子都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