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斩云剑高三学长应试教育大学 |
分类: 家有学生 |
【情感专栏】
一位“高二”的家长告诉老斩,她无意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高三学长”写给女儿的求爱信,一位女孩的家长发现类似的求爱信,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新闻,整个家庭都爆炸了,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女儿是否接受了学长的求爱?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一时间也没有主张。
十五花季,十六青春,情窦初开,对异性充满了向往与好感,实属正常,花季的男孩女孩,有着萌动的青春骚动,有着质感的情感需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产生了好感,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小伙子懂得了涉足情感需求的倾诉,知道该如何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一下青春的主动,另一层的意思就是这个女孩本身一定很优秀,吸引着来自异性的目光。大凡看过九把刀作品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朋友一定会清晰的看到,青春燃烧的身体与欲望,是春天需要成长,夏天需要绽放的花朵,没有春的萌发,夏天的热烈就没有了芬芳。
一个男孩处于对一个女孩的好感,写一封酸涩的书信,很符合这个年纪孩子的行为,人在不同阶段都有自己的需求与秘密,有一些秘密是无法遮掩与藏住的,尤其是爱一个人的秘密,从最初的喜欢到后来的欲罢不能,到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是如何喜欢她的,这个过程也是对男孩成长期的一种历练,男孩的行为没有错误,很正常的书信往来自由。
这个事件的关键人物是我们的女主角---“高二”女生。她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作为女孩的家长面对这样突发的情感事件,该如何正面的去女儿交涉,这里面有技术手段。
首先,要理性客观的面对“学长”的来信,我们暂且不说“高二”女孩是接受还是拒绝的结果,先说说家长该保持如何的态度。家长一定要冷静的面对,在情爱问题上,许多女孩家长有一种莫须有的心理在作祟,就是在不该谈恋爱的季节谈了恋爱,吃亏是女孩,受害的也是女孩的家长们,一家人都跟着一个简单的青春懵懂遭殃了。甚至有非的找那个当事人“小兔崽子”聊聊的冲动,质问他想究竟该怎样?
我对一位“留美”的朋友说起这事,他感觉很搞笑,他说男孩给女孩写情书,很正常,这表明女孩一定很漂亮的,有男孩追求,对女孩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提高,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被男孩和爱包围着,她的成长心理一定是健康与快乐的,在美国,家长甚至还征求女孩的意见,是否可以上床体验以及该如何避孕等细节问题。因为教育环境与社会背景不一致,中国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天大的灾难,一个“高二”的学生和“高三”的学生,正是学习金子般的季节,一旦误入了歧途谈了恋爱,就直接影响了学习及将来考大学的问题,中国类似这样的问题发生过很多,误入歧途走火入魔,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多年以后的追忆总是夹杂着忏悔,以及对于双方家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无所估计的。
高中的学生步入恋爱,说不影响学习纯粹是假话,彼此因为牵连在心态上就有了细微的变化,一个人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总是牵挂着另一个人,学习自然是置之度外了。所以,在适合中国国情百年教育的校规建设上,中国的校方是一直杜绝学生谈恋爱的,这于学生于家庭都是好事。而且对于老师来说,校方“三令五申”的明确学生禁止恋爱,学生谈恋爱的行为也让他们感到棘手,不管是做家长的还是学校老师,一旦发现类似问题,在处理问题上一定要融于技巧与方法,注意学生的接受力与态度,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并告诫他们恋爱对于“高三”阶段是多么的不利,也可以用班级好的典型同学作为示范,发起学习互助的氛围,让进入高中的学生将心理萌发的爱情,深深埋藏,等到考上大学,再去谈论爱情的话题也不晚。家长更应应该沉着冷静,用一些事实与活生生的例子,列举高中恋爱对于学生的坑害性。
说实话,在中国的高中,如果那个学生敢涉足恋爱,他一定是死定了,甭说上一个“一本线”,连‘二本线“估计也悬了,恋爱会让人走火入魔,就如有的孩子迷恋网吧、迷恋游戏,这些不好的爱好与习惯,都会导致一个优秀的孩子在短时间造成学习成绩的剧烈下降,所以,“高二、高三”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仔细发现孩子身上的细微变化,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细火慢煮”式的与孩子交流。相信,现在的90后,她们也很聪慧,懂得取舍,懂得如何示爱,懂得如何拒绝,她们本身成长的环境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宽松环境,见多识广让他们在处理恋爱事件上会更加游刃有余。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孩子,她们知道该如何驾驭“该”与“不该”之间的关系。周边大的环境是好的,对于一些细微的小动作,家长在适当的时候“蜻蜓点水”的施教,效果应该不会超出我们的管教范围之外。
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是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有理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