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动世界的莫言获诺贝尔奖:中国作家应该向莫言学习什么

(2012-10-12 07:29:19)
标签: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红高粱

文化

分类: 元芳时评
感动世界的莫言获诺贝尔奖:中国作家应该向莫言学习什么

最早接触莫言的作品,许多读者应该是从张早期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开始,张艺谋看来真是大师级的眼里,不仅捧红了众多女性,暗自还推动了中国作家莫言在大众之间的文学思想普及。

喜欢莫言作品的读者大多是被莫言的朴素以及动情真实的情感所打动,这位曾经的乡土作家,动之以情的先打动了自己,然后也打动别人,最后打动了整个世界。

莫言的文字是有泥土味道的,之所以这样与早期莫言生活在农村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而对莫言情有所钟的读者,往往也具备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从农村上学,考试,然后到了城里,成为半个城市人,但其内心一直还在念着过去,念着生他养他的故土。没有生活历练与沉淀的人,是写不出真实的农村生活的。所以,从2009年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走进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视野,到今天终于获奖,也不是偶然。斯德哥尔大学讲授、旅瑞华人作家万之就曾经表示,瑞典文学院很久以来就一直关注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对于国外专家专注读懂中国文学的许多传媒,能都准备解读中国文学思想的,给了中国作家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应该感谢瑞典文学院,感谢世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专家们,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厚的生活情感和历史追索。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国际书展上被隆重推荐。莫言此次得奖,可谓众望所归。

莫言获奖是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思想的肯定,是对中国文字的引申。

单凡喜欢文字的读者,都知道,想提笔写东西,却静不下心来,原因是什么?不外乎啊内心的浮躁超出外界。功利性名利性,欲望,让许多作家蠢蠢欲动,名不副实,拿不出读者喜欢的作品,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打动的作品,又怎能感动读者。

读者的眼睛就像胃口一样,开酒店的你休想欺骗食客,也就是世界上最挑剔的东西有两样,一个是胃口,一个是眼睛,胃口是来自整个身体机理后的综合感觉,而眼睛是来自心灵的指导师。所谓众口难调,不仅仅是进胃口的粮食,还有精神粮食。

但是,我们也否定那些关起门来离开生活的闭门造车式的创造。离开生活的作品就无生命力可谈。更忌讳人云亦云没有风格不善于讲真话的创造。莫言难能可贵地坚持着自己的写作立场,从《红高粱家族》到《檀香刑》、《生死疲劳》、《蛙》,在以英、法为主流的阅读市场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最多、最精准的华语文学作品。莫言签约的出版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黎明认为,莫言用国际化的措辞,构思,来书写中国化的内容,使得外国文学家“能看懂莫言书中一些意义,能接受他的表达方式”,因此莫言备受青睐。《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则分析称:在欧美国家,一般而言,中国作家得到认同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莫言的作品在国外出版之后,得到了核心文化圈的认同,莫言作品的丰富性被更多人所知。或许,这就是莫言今年离诺奖最近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莫言和村上春树都打过交道的、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就曾预言说,“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文学奖,我看好莫言。”法兰克福书展总裁于尔根·布斯也曾说:“在很多西方评论家眼中,莫言是有希望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