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想送孩子去城里读书对否?

标签:
辅导班教育背景进行楷体课外辅导教育 |
分类: 元芳时评 |
毕业的小外甥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之一,大家都在面临着上学与学校与城里的选择
我住在乡下的妹妹一家人从去年就开始纠结,原因就是7岁的小外甥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包括他的爷爷奶奶都一直支持孙子去城里读书。
但是,现实情况局限着,谁送孩子去城里读书,孩子去城里读书住在哪里。于是,新的课题又出现了,在城里购买房子资金问题,还有新的婚姻法颁布房子署名问题,闹得一家人不可开交。
现在农村人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孩子应该送到城里去上学,因为,农村的学校不管是教育质量还是师资力量都已经远远跟不上城里的学校了,原来的“寒门出贵子”的说法,已经落伍了,由于农村学校在教学上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上,仅仅是一种普及教育了,如果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首先:教学质量。不管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在领悟与接收的程度上,没有多大的差距,关键是老师对于孩子的教学是否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每一门任课的老师都是优秀的,你不能一个学校出了一个教语文的升级班主任,其他的学科都很平淡,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大忌。
其二: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松散也导致了农村孩子学习上的懈怠。
其三:课外没有辅导班。城里的孩子现在不管是暑假还是礼拜天,家长们都在给自己的孩子报班辅导,把课堂上不能消化的知识,通过课外“一对一”的辅导,让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而农村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选择,即使有家长想选择这样的辅导班,可能农村这样的课外办学机构也凤毛麟角。
还有多方面的环境因素,农村的学生放学以后,大家都没有课外辅导也就顺理成章成自然的事情,但是,城里的孩子几乎每个孩子都爱进行小灶的食补,也给城里与农村的孩子拉开了距离。
其四:城里的孩子从小的教育背景就是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然后,进好的大学。
过去,那种“寒门出贵子”的说法,在今天几乎不再可能发生,现在考上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几乎他的教育背景相同,父亲或者母亲是老师,或者父亲和母亲任一方是公务员,然后,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孩子,进“北大清华”的几率很高。
在这样大的教育背景下,让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进行竞争,吃亏的无疑是农村孩子,他的起跑线太低。
面对教育问题,城里与农村的孩子的现实差距会越来越大。农村孩子如果没有更好的条件培养自己的孩子,任凭过去那种依靠孩子资深的资历去学习的孩子,上一个名牌大学。我感觉难,并且是很难得问题,我不知道我们的政府以及教育机构是否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没有。如果察觉到了,如何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学生考学的再分配,是当务之急,这也是给农村孩子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政府所努力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