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2010-11-21 19:02:40)
标签:

孔子

孔府

孔庙

官衙

山东人

情感

分类: 驴友摄影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一说到山东,外地人总是敲着大拇指说,山东人,人好。究竟哪里好?不知道。我是地道的山东人,但是现在感觉山东人有点坏了,一说这话打击一定是一片。山东人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讲究一个中庸之道。说白了就是受“孔老夫子”的影响。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中央电视台推广的山东解说词是“好客山东!”

到山东一游,不来曲阜看看孔府,似乎很说不过去。去感受一些孔子的思想,中庸之道。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也称圣府,是孔子的后代子孙们居住的地方,历史上,孔子的后代继承人都被称之为"衍圣公"。孔府是孔庙的西邻,规模相当宏大,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看看上面三个字,你能读懂几个?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 建于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占地200多亩,有楼轩厅堂463间,院落九进,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祠所在地,有报本堂、桃庙等;西路为旧时衍圣公读书、学诗学礼、燕居吟咏和会客之所,有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外辖和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往后住宅,最后是孔府花园。孔府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庄园。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西路为客厅院,东路为家庙,中路又分为前后两部,前为官衙,后为住宅,是一个集官衙、家庙、住室三位一体的古典建筑。其中,官衙内设三堂、六厅、辖四衙门。内宅则包括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等,是衍圣公全家活动的地方,至今仍可看到七十六代衍圣公和目前在台湾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当年的豪华摆设以及生活用品。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这是一个什么建筑你晓得吗?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曾经出过这个题目。答案:先卖个关子,在后面告诉你。你先憋着劲猜一猜。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美女们为什么热衷摸一下,你晓得吗?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是爱人同志吗?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青苔漫过小路,过去式女眷走的路。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美好的祝愿,是想借杏坛的福祉。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这个小姑娘可能会点功夫,你看她跳跃的有一米多高。右边的那个,是我刚刚收的小徒弟呵呵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这扇门不得不提,平常永远是关着的,只有尊贵的客人访,孔府才能打开这扇门。当年江书记来曲阜曾经打开过这扇门。过去是文武大臣走过的,分文左武右,皇帝才能走中间的大门。你去曲阜旅游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是文就走左,是武就走右。我是非文非武,是飞过去的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这里的松柏很有名望,都有上久的历史。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做工精致的建筑,是孔府的一大特色,让现在的建筑师也自叹不如。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等待在孔府门外的马是真正的座驾,让你体会过去孔家出门时的感觉。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孔府的建筑与故宫几乎一样,只不过为了避嫌,当年在建筑孔府的时候,建筑的高度比故宫稍微矮了一点,这不碍事,里面的布局几乎和故宫同出一辙,这些摆放整齐的家什你晓得是什么吗?

这是孔府的家法。其中,中间有一节甘蔗,这可不是好吃好玩的,名曰:甜头!

是地道的家法,如果你违背孔府的家法,就让甘蔗敲打你的屁股,并美其曰:尝尝甜头。

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这些美女客人笑的这么开心,她们屁股下面坐的凳子可有讲究,过去是孔府对待那些并不恭敬的客人设防的,为“冷板凳”。请问:坐到冷板凳上,你笑得出来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哈哈,我笑出来了,很遗憾,没有露齿!孔府孔林孔庙乃“三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