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补的婚姻究竟适合不适合生活

(2009-02-05 11:08:29)
标签:

婚姻生活

夫妻之间

史忠

默契

快乐煮妇

央视二台

分类: 职场营生

有默契感的婚姻生活很可怕!”这是我的一个作家朋友经常说的话。

是否也察觉到没有默契的婚姻生活的确可怕?央视二台的《快乐煮妇》就有一个环节,考验夫妻之间的默契感,一个背对着物品,另一个则比划物品让其猜测。那些默契的夫妻其微笑的成分都是一样的。而缺少默契的夫妻会是什么样的哪?

 

史忠终于离婚了,这桩一直郁闷的婚姻,在史忠解甲归田的2008年底,夫妻协议离婚。离婚后史忠自愿赔给妻十万元,算做给这个跟随自己八年的女人一点补偿。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08-11/03/xin_15211050308411093027315.jpg

没有退役的史忠碍着部队的严纪,无法提出离婚,怕部队给予自己生活处分,这也是史忠比较自私的一面,但是夫妻双方也达成了协议,何时史忠退役夫妻就协议离婚,在这期间夫妻一直分居。离婚后的史忠从另一个城市给我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长长的叹了口气,但我却听出有一份的轻松释然。在济南服役的史忠为了得到一个城市预留户口,违心的听从朋友的介绍,与一个不太喜欢言语的女人结为夫妻,而史忠却是一个性格非常外向的爷们,每次史忠带着自己的老婆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活动,妻子总是像一个“闷葫芦”一样,一言不发的坐在史忠旁边,因为老婆不太言语造成的尴尬不计其数,后来,有一些类似与酒局与party的活动,史忠就不愿意带着老婆了。

史忠曾经谈到自己的婚姻生活非常的苦闷,多是因为老婆与自己没有默契。沉闷也是这个家庭的定时炸弹。有时候,史忠为了打破家庭的郁闷,在家扮演着许多角色,为的就是把家庭气氛搞活跃一些,可惜,努力后也没有多少的结果,直到最后史忠就不愿意回家,宁愿呆在部队和战友一起偷偷喝酒也不回家。

像史忠夫妻这样的婚姻生活,在过去坊间被称之为“互补”。就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内向组合”,按照常理应该生活的特别的和谐与精彩。但是史忠的婚姻生活是一个特例,这也许与个人成长与进步有差距的问题。夫妻之间如果一方不进步,接受新鲜的事物慢的话,估计夫妻之间的聊天交流就无法同步,如果一方能成为另一方忠实的聆听者,也可以满足喜欢演讲的一方。可惜,史忠的老婆自己不愿意交流,也懒得听史忠叨叨,她自己也说自己不适合结婚,适合一个人生活,估计个性确实有点孤僻。

看来夫妻之间不搭边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确实应验了我的朋友说的那句话:没有默契的婚姻生活很可怕!■互补的婚姻究竟适合不适合生活

那现实生活中,夫妻个性上的互补究竟是否算作是最佳搭配?何谓夫妻之间的互补?它应该包括许多方面,譬如:擅长外交的和喜欢居家的夫妻婚姻生活,应该是不错的搭配,男人喜欢主外,把家庭以外的生活遮挡的风雨无阻,女人喜欢打理家庭,把家庭生活打扫的一尘不染,相夫教子,这样的婚姻搭配,难道不是最佳搭配?外向型的喜欢言语,内向型的喜欢聆听,这也是最佳拍档。

但所谓的夫妻互补最可怕的应该是个性上与观点的不同,应该是影响夫妻婚姻生活进步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忌讳那种不夫唱妇随的顶牛婚姻生活,其观点的不一致导致了夫妻之间的情感逐渐裂痕,从日常的口头吵架延伸到冷战或者肉战,这也是早晚瓦解婚姻生活的潜雷区间。不同步的社会观点,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影响婚姻生活至关重要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夫妻婚姻生活成长的重要粮食,譬如:如果一方的挚爱朋友,遭到一方却极力反对,外因加上内因,也会无端的给与婚姻伤害。

婚姻生活也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成熟,尤其是夫妻二人应该逐渐从过去的磨合到后来的默契,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经常听到一个朋友说,最失败的婚姻就是夫妻之间没有默契感,很可怕。央视二台有一个节目,就是考验夫妻之间的默契程度,一方比划实物,一方猜测其表达的项目。这个节目办的很好,那些默契感很好的夫妻,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看就是很和谐美满。否则,社会观认可的差距,必然会导致婚姻的裂痕,类似与朋友史忠的婚姻,应该不是什么好主意。

看了此文,你是否可以考察一下自己的婚姻生活是否默契?很简单,按照央视二台的《快乐煮妇》互相猜测一些即可。

■互补的婚姻究竟适合不适合生活

■  由电影《梅兰芳》谈男人之间的爱

■中国男人需要多久才能把西方女人迷倒?
    ■ 情人,除了性我们还能拥有什么

    ■“马桶盖盖”男人新主张

    ■中国式的婚姻大多有情无爱

    ■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互补的婚姻究竟适合不适合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