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跳槽薪水工作管理杂谈 |
分类: 元芳时评 |

低薪留人的启示
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薪水上往往用20万30万的数字作为诱饵,来吸纳那些符合自己企业的高端人才加入自己的旗下,岂不知如果有同样的企业用同样的手段再来抛绣球,同样可能把这些人才挖掘走。这种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角的招聘把戏,近几年在国内已直接侵害到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许多企业呼吁现在的人才信用指数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已经为零。那这究竟是企业的人才管理模式有问题,还是这些员工的不忠造成,我们不妨看看微软公司是如何管理人才的。
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之时,只有三个人,如今的微软公司已经拥有三万名员工,市值达2000多亿美圆,并被评为当今世界为止致力于PC软件开发的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并被视为知识经济的代表,那究竟是什么让微软走向成功的哪?总裁比尔.盖茨的这句话相信你会有所启示“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公司!”那么微软是怎样让这些人忠心耿耿的服务于公司呢?是高薪吗?答案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微软公司给员工的工资开的并不高,但公司采取发年金和给员工配股的方式使员工获利。一个工作18月以后的员工,可获得股权中地5%股票,此后每6个月获得其中12。5%的股票,十年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兑现全部的认购权,每两年还配发新的认购权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在微软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很少有离开公司的。
可以说微软是第一家用股票期权来奖励普通员工的企业,因此其员工主要经济来源并非是薪水,而是日渐升值的股票,公司故意把薪水压的很底,创立了底工资高股份的典范,这种不承诺某种固定收入或福利待遇而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股权相联系的制度,增加了员工与企业同命运的思想。
试想拥有公司许多股份的员工,谁还愿意轻易离开自己的公司?
时下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随着外企同行的进入竞争,人才大战也进入了白热化,许多银行、保险的老总更是不敢听到外企的登陆,说不定一个晚上自己辛苦培育起来的顶尖人才就会被挖走,有许多企业老总自发召开企业之间员工的不成文君子协议,并给员工定下苛刻的工作合同条款,尤其是那些刚毕业的博士生明文规定不许在10年或者15年之内跳槽,否则就扣除每个月的余留的工资等措施,搞的许多人心神不定,其实这不是一个企业人才市场管理的正常模式,似乎带有霸王条款,让员工不是从内心维系公司的利益,如果稍微有一些值得员工掂量的“跳槽”,这样的风吹草动倒头来受损失的一定还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