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在《忏悔录》中曾经很深刻的说:“深知自己,也知世人”。卢梭所以敢于大抖隐私而傲立于世,因为他深深把握住了自己,由此判断那些道貌岸然的达官贵族,跟他一样都有许多见不得阳光的东西,甚至远不如他。在卢梭之前约2340年,中国哲学家老子,则提出了更为直接的判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近代大儒梁漱溟也说,“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于受制于他自己。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在先哲们那里,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事。常人最习惯的语句却是,“我难道还不了解我自己?!”
你未必就真的了解自己!这是许多人似乎很明白却又不明白的道理。可能有许多人与笔者一样,在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大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譬如现实中的消费案例:说“山东人一群羊”的消费模式,就是典型的盲目,看见别人在抢购自己也抢购,其实自己根本不需要的物品,家里竟然存放了大量的“闲置垃圾”物品。不理性导致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走了许多的误区。我们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来一次客观的评价。更有人云亦云,步如后尘。
自知,是一个真正睿智人的品质。笔者经常用“大智若愚”来搪塞自己在30岁之前的盲目,在30岁之前,我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规划一个人生的计划,经常发生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思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我的生活品质将来定位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仅仅是“稀哩糊涂”的混日子,也不去想,也没有去想的思想。
但现在体会过去那段日子更确切的说是不知道去想。因为我的确对自己不了解,不感知,甚至不知道客观的衡量自己,有的仅仅是一股子青春的张力或者热情。大脑所有的血液就是: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现在回忆感觉自己很可笑,你凭什么能撬动地球,难道是一个发热的脑袋和一双带茧的手?
我发现现在有许多和我原来一样年龄段的大学生,也犯了我以前同样的错误,好高骛远的胆识加上不服输的倔强就想闯荡世界。在笔者接触的一些有业绩的企业家,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根据自己的劣势制造自己的优势。而那些目光短浅的私营业主只能成就家庭作坊来完成自己的创业宏篇。我们所说的局限性就是一个人自知感召力的大小程度,大的就能放眼世界,而小的就要“画地为牢”了。尤其是在遇见复杂与困难的问题,许多人往往最捆扰的就是无法释然的走过去,甚至阴影能折射自己一生,这样的人估计就是我们认为的先天性的不足了,他既不能驾驭“工作情感”又不能释放“情感工作”,最不理智的就是无法在第一时间感知自己,甚至与自己过不去。我现在已经到了不惑的年龄了,可经常还是犯晕,只是比30岁以前进步的是能及时知道自己错误了,但还是犹豫不决。这是经商的大忌。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你再明白也死不到炕头上。说的就是一个人再精明也有糊涂的时候。而我们糊涂的时候不应该是在死后,应该在死前,就应该给自己如解析数学方程式一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进行推理自己,我们不能在一天中用10个小时工作14个小时吃喝拉塌睡,而不给自己留一个小时的思考的时间,人的大脑高于一切肢体动物,不思考岂不就成了植物人了吗?
我们必须养成一个习惯在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强者不是无所不能的,而是他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总结自己的不足将别人的成功复制过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未必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