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孩子中了郑渊洁的毒

(2006-12-19 16:06:13)

最近12岁的孩子喜欢看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书籍,并喜欢看郑氏父子对话,更喜欢听郑氏论调:不上学也可以生活的更好。于是,自己进行了大规模的逃学计划,以至成功逃学三天,学校与家长竟然不知道。最后被我们小区的守卫提供线索,说你家的孩子把书包放在守卫三天了,上学竟然不背书包,引起门卫的注意。

笔者急忙去学校调查,原来孩子还真是三天没有到学校,老师说学生已经请假感冒,上帝!感冒我们做家长的怎么不知道,难道孩子早上去学校、中午回家吃饭一切都是假象?

晚上突击开始对孩子进行了审讯与逼供,孩子说了实话。原来三天孩子一直没有去学校,书包放到了守卫,而自己则去了附近的大学校园进行“摸底体验” 不上学的乐趣。

不上学难道不怕发现吗?不上学将来怎么考试?不上学怎么对得起父母与老师?

孩子很镇静的回答曰:“不上学也可以很好的投入社会,人家郑渊洁父子不上学可以当作家,可以出书,可以潇洒的去电视台做客!”上帝!原来根由在这里,怪不得孩子最近喜欢谈论郑渊洁的话题如此多,而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却没有观察到孩子细微与惊人的变化。

事后,我们与学校通报了孩子最近三天的真实情况,孩子的班主任也说出了班级最近风气是“皮皮鲁”书风传借很频繁,我们更感觉不可思议,班主任说学生课余时间最近喜欢看郑渊洁的书籍猛增,看来孩子逃学也与学校有直接的责任。但是更大的根源还是“郑氏”的传奇故事,不上学也可以活的很潇洒。

笔者特意去了一趟新华书店,找了几本郑渊洁的书籍,看见书的后面参杂着大量的与书的内容无关的郑氏父子对话,其积极的东西很难让一些还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做出正确判断。我不知道出版商在书的后面夹杂这些谈话内容是为了什么?

就孩子‘逃学事件’的发生,家长与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并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不上学将来也可以参加社会活动的“谬论”及时加以制止,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这样的,因为中国只有一个郑渊洁,只有在他了解自己的孩子后,才能制作出一系列可以不上学就可以成材的神话教材,而人家也并非不上学,而是父子俩在家里学习。是因材施教的一个非典型例子,所以让学生不能恶意效仿!

笔者不知道郑渊洁看见此文章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但是孩子尤其是非成年的学生的断章取义是其成长路上的最大障碍。

曾经在一次大型的人才交流会上,有国内上市公司在招聘自己的员工的简章上,有这样的一条必须:必须是从正规的大学校园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并经过了大学集体生活的有组织生活的正规院校学生,才能有资格报名,可见像郑氏父子这样的非典型学生,人家企业是不会要的!看见这样的招生简章我还是由衷的赞同,一个人还是适当的参加有规律的有组织的生活才好,只有经过了社会大课堂的驯化,才能使一个人有责任心,有使命感。互相帮助、团队精神才能传承。培养出一个孩子健全、健康、自立、互相的精神更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准备把这份招生简章拿给孩子好好看看,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有过错没有关系,关键是孩子能否明白纠正错误后的心态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好好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