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原]

(2008-12-14 00:22:22)
标签:

大学生

杂谈

分类: 杂文

培根对怎样出人头地给人们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暗示。第一,一个必要条件是了解人:了解自己与了解别人。了解自己只是一半,自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了解别人的一种手段。我们必须力争:

了解那些与我们相处的人——他们的脾气、欲望、观点、习俗、习惯;他们主要依赖的支持者、帮忙者和保障者,这是他们得到权势的最根本的原因;他们的主要缺陷和弱点,这是他们主要的空隙和可利用的方面;他们的朋友、党派、保护者、倚靠者、敌人、嫉妒者和竞争者;可以接近他们的时间和方式……然而,开动别人心扉的最可靠的钥匙,是探寻和细究他们的脾气和性情,或是他们的目的和计划。较迟钝和直爽的人,可从他们的脾气上判断他们,较谨慎的人,则可从他们的计划上判断他们。然而,就在于三点——第一广交朋友……第二,在心直口快和缄口不语之间保持一种中庸和适度,不过,最有益的事应该是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风度,牢固地掌握自身的权利,不要性格软弱,不要有太多的善心,因为那会使你面临伤害和耻辱。倒不如……时时显露出一种自由慷慨的胸怀,其中既藏有刺,也含有蜂蜜。

——培根(《哲学的故事》P128)

 

听别人说话都要留心听什么?

 

一、认真听字面内容

当然首先是听他说的字面内容,比如“昨天几点我去了哪里干了什么”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说话者想表达或认为应该表达的。

知道了这些,如果还能知道他不想表达的和认为不应该表达的是什么,那就是把他的话里包含的内容控掘得差不多了。

但如何挖掘他没通过字面内容表达出来的内容呢?

 

二、留心他没有选择到的可能性

要听他的非字面内容,要想听出这部分内容,首先自己得知道更广泛的可能性,以多种可能作为衡量说者选取某种可能的标准背景,你就可以发现他从多种可能中只选取一两种可能,就可能进一步考虑:他为什么会只选择这一种两种可能。由于说者的选择是受他过去的经验、知识范围、兴趣、欲望所决定,由此可推论出他的经历和兴趣、欲望。

这种选择可以从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在多次的交谈中,归纳他说话主题局限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应该涉及却没涉及的方面;

二是在让他做自由解释时,听他从哪个方面着手解释,以及没有从哪些方面进行解释。

对自由选择话题的关注非常重要,这直接体现出他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再和应该感兴趣和关注的完整版相比较,就可知道他的缺陷或最急需的方面。

 

三、注意他语速的流畅性

流畅的说话即表示他直抒胸臆,正处在很想表达和说真话的状态。如果说话明显减慢或出现停顿,就是重要的关注点,这表明他出现了情绪波动,或是在努力思考,或是分心了。而努力思考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知识不足,需要努力回想;二是想回避、隐藏什么而在编假话。

在不连贯的语序之后如果突然又连贯了,就表明说者走出了困境,或又找到了(或找回了)他感兴趣的话题。而这个又能连贯的话题正体现着他的兴趣或擅长。

 

四、感受他说话的情绪

说话时的情绪状态也是要关注的重要指标。

伴随着兴奋情绪的话题,表明是他擅长和感兴趣的话题。

伴随着涣散表情的话题,表明是他不感兴趣或不不擅长的话题。

伴随着凝重、思考表情的话题,表明他在认真思索话题中表达的问题。

随着话题的变化,如果对方的情绪突然变得生气、武断、蛮横或干脆拒绝回答,转向其他话题时,则表明这个话题触及到他不想说的问题、想隐瞒的问题、他的无能之处、伤及他的自尊心等等,他想以这种生气的方式吓退对方,以结束追问,结束他自己的尴尬。但这种情绪正体现出他的心虚。

谈话中表现出的烦躁情绪,是他存在直接或间接无能之处的标记。间接无能之处是他正被其他的什么事情困扰无法解脱,但这件事不一定和当下的话题有关。

 

五、注意对方插嘴时的话题

你谈论话题时,他却插嘴或转换话题,表明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

如果他接的话题是老生常谈,如天气之类的话,只表明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或不想继续而以此回避问题;如果他的话题是在他情绪高昂中说出,则表明他无视你,只想谈他的兴趣。但这样就暴露出他的兴趣点所在,以及对你的话题的不感兴趣。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对你的哪些方面不感兴趣。所以,要密切注意他会打断你什么话题,会接续你什么话题,会主动地挑起什么话题。

如果你的知识面够丰富,就可以判断出他就一个话题的谈论是否全面、深刻,由此判断出他在相应方面的知识和理解水平。

    在这所有的观察中,你要有的素质是两个方面:一是静心听,并适时提出可选择性很广的询问。这要看你的修养能否让自己的心真正静下来。二是有更宽广的知识和理解,才能使以上的提示产生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