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晚,设计分院的辩论赛结束,装潢冠军,工业家具第二。
本次辩论赛中,工业家具和装潢对阵了三次,一对冤家。而三次工业都输,真正的冤家。为什么?只能怪运气不好,真的是不好啊!
第一次两队相遇我没看,不能评论。
第二次双方表现都很好,但我觉得工业队略占上风,可结果出来是装潢赢,我暗自纳闷了一次。有同学议论纷纷,怪罪学生评委不专业,不会打分。
决赛两队第三次相遇,工业队表现不错,而装潢队有明显的失误。我当评委,打分是工业高于装潢。可结果公布还是装潢赢,我再一次瞪眼张嘴表情凝固一秒钟。摇头感叹:斜门了,装潢是工业的克星,遇到装潢,工业无论如何都得输,就像火箭遇到爵士就输一样,这是上帝安排的。
连装潢的辩手听到结果都现出惊讶的表情。
这次的评委有七位:五个是老师,两个是外校辩论队的顾问或高手,应该算是比较专业的吧,虽然都没领到评委资格证。不过,老师又如何?也可能鱼目混珠啊。我左右扫了两眼,想找出谁是鱼眼睛。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也许迫于眼神的压力吧,旁边一位评委沉不住气了,试探性问我:“你给谁赢啊?”我说:“工业。”他说:“我也是啊。我旁边两位评委也是给工业赢,算上你就四位了,怎么它会输了呢?”咦,鱼眼没找到,珍珠倒一下凑出来四个,莫非另外三位评委是……天,不良评价一旦和具体的人相结合,就成为敏感的政治问题了……还是就此打住,不要再讨论为妙。
辩手们还是非常宽怀大度的。赢的装潢没有表现出狂喜,输的工业也没有四处表达困惑与不满,双方握手合影,都是君子绅士,好样的!对啊,辩论赛开始时就说了,输赢是次要的,借此机会学习表达,锻炼思维才是关键。学会文雅地吵架,这叫据理力争。知道其实道理没绝对,正说也通,反说也顺,以后在生活中、业务上,该正说能正说,该反说能反说,这叫见机行事、随机应变,这可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啊!通过辩论赛,若能对此境界有所体会,至于是否得第一名,就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了。所以,只要在比赛中有所体悟,都是赢家。
大道理说完了,可心里还是有点别扭,虽然这别扭也许三两天就会忘掉。
第二天遇到当晚负责统计分数的同学,他们说:“我们也觉得奇怪啊,还以为是自己算错分了呢,可复核了三遍,都没错。我们看到有五位评委给装潢高分。”(由于没要求评委在计分表上签名,所以不知道是谁的)
真是奇了怪了!一共七位评委,我知道至少有四位给工业高分,给装潢高分的顶多三位,怎么会冒出五位?这个比赛不是大事,不可能存在受贿做弊,老师们也没必要说假话,给了高分却说没给呀。
这个案子,恐怕江户川柯南都破不了!
还是计分的同学点出混乱的最大可能性:很可能是评委用的计分表造成的。
回想一下当晚的场景:正方装潢队坐在评委的右边,反方工业队坐在评委的左边。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但另一个局面大家看不到,只有评委能看到,就是他们手中的计分表。这张表格从中间纵向一分为二,右边是反方工业队,左边是正方装潢队。而且表上没写“工业队”和“装潢队”,只写“正方”和“反方”。
看出问题了吗?
表格上两队的位置和现场两队的位置正好相反!
评分的项目有十几项,一行行往下排。越往下走,评委写分的时候就越不会看表格上方标明的正方或反方,而是无意识地按空间对应关系填——把对现场左边工业队的印象填在表格的左边,现场右边装潢队的填在表格的右边。
于是,出错了!
而且谁都不知道自己错了!
天哪,是不是我也填错了?我要找的那个鱼眼睛,其实就是我自己?
计分的同学说,当时他们也模模糊糊地有这种意识,想找评委核实一下。可看着这帮评委一个个都是老师领导的模样,挺威严的,没敢!
事情真是这样吗?只能说有极大的可能。但还是不要再追究了,就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有一个意外的结局吧。结果已经公布,即使真的出错了,更改也没有意义,只会让开心的不再开心,伤心的没法再开心。何况不一定真的出错了呢?
还是总结一下经验吧:
1、 凡遇意外,千万不要随情绪乱发牢骚,应该静下心来查明原委。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不会故意干坏事的。嗯,好在我当时没有乱说乱动,否则可会得罪人呢。
2、 组织工作要细心再细心,认真设想体会别人可能的言行举止,把一切安排得别人无意识、不动脑都不会出错,才叫完美。
3、 评委组应该设立一位评委组长。对评委工作有什么意见,可以和组长协商,一切就会变得自然顺畅了。(以后是否可以要求评委在计分表上签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