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鹅毛扇”培训计划  [原]

(2007-07-04 02:10:58)
标签:

演讲

鹅毛扇

分类: 杂文
  

    设计分院的辩论赛,请我当指导老师。

    4月2日开始初赛,23日决赛,在20天多一点的时间里,完成初赛、复赛、决赛三轮赛事,对美院这些基本上缺乏理论基础和逻辑训练的学生来说,能培养他们什么呢?临阵磨枪,磨哪一部分呢?电视上那些辩论队,往往是经过半年甚至一年的培训的呀!

    赛前辅导,我只提醒了些诸如“说话声音要大”、“不要出现侮辱对方的语言”等鸡毛蒜皮的小事。然后,和辩论队的同学一样,稀里糊涂地开场了。反正大家一块糊涂,倒显得纯朴、可爱,另有一番趣味。

    五场初赛,我看了两场。队员发言声音都很响亮,没问题。不过一个比一个紧张、容易激动冒火,一着急就开始“对方的观点太荒谬了”、“太可笑了”、“太无知了”等人身攻击,这可是赛场大忌呀!对方一挨骂,也沉不住气了。于是你来我往,满场气氛热烈,却失了章法。

    场下我参加过一些队的预备会,同学们都很认真投入,论点、论据准备得也瞒有条理的。只是一上场,一开骂,双方一起阵脚大乱,思路全无,赛前准备的东西就忘得差不多了,互相牵着鼻子走,最后也搞不清是谁牵谁了。军事上有一着叫“激将法”,激怒对方,使其失去理智。可人家乱的是敌人,不是自己。咱们倒好,一锅粥!多可爱!

    冷静!冷静!提高情绪抗干扰能力!这是我总结出来的在美院辩论赛取胜的法宝(也是出去“混世界”的一个关键素质)。辩论取胜靠的是清醒的理智,而理智最大的敌人就是波动的情绪。只要冷静,能把赛前准备好的论点论据完整地表述出来,就能获胜。所以,不妨把辩论赛理解为比谁的头脑更冷静。

    可“冷静”二字谈何容易!没上过场的同学难以体会。

    光讲大道理没用,其实这道理谁都明白,还得靠模拟训练。

    怎么训练?

    我想起苏东坡《赤壁怀古》里的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边打得战火连天,而且成败在此一役,周瑜(也许说诸葛亮更正确)却能够在这边摇着鹅毛扇有说有笑。这是何等的镇定自若,何等的胸有成竹,何等的冷静!真正的大将风度!

    最有趣的是那把鹅毛扇。为什么是鹅毛扇,不能是蒲扇呢?因为鹅毛扇是极雅的道具,拿着它只能缓缓地煽动,怎能狂煽,或者用它来指人、拍桌子呢?只有极雅的君子,城府极深、处变不惊的人才有资格用它。所以诸葛亮的形象被包装为“羽扇纶巾”,不能改成“蒲扇毛巾”。

    由此,我琢磨了一个“鹅毛扇培训方案”:

    目的:培养情绪抗干扰能力。

    场地布置:和比赛现场一样,被训练的同学排排坐在台上明亮的灯光下。但对面坐着八位而不是四位对手,难度提高一倍,随意发问刁难。

    发问内容:随意,时不时得有些辱骂嘲笑,甚至站起来指着鼻子骂对方笨蛋。

    要求:被训练同学带道具上场。

    候选道具:鹅毛扇(也可以是茶或棋)。

    评分标准:被训练同学必须从头到尾缓缓地摇动鹅毛扇,不能快也不能慢,并面带微笑。狂煽,扣分;停煽,扣分;用扇子指对方,扣分;用扇子拍桌子,扣分;不笑,扣分……

    哈哈,好玩吧!这鹅毛扇就是情绪变化的指示器,任何异常动作都表明你心动了、乱了、不再稳了、不再静了,历历在目。

    有了这样的经历,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冷静”,遇到挑衅该如何保持冷静;才会真正理解“羽扇纶巾,谈笑间”的境界;也才能知道为什么《老子》里面说“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静”就是静,“寒”就是冷,“静胜燥,寒胜热”,就是“冷静”胜“燥热”。情绪冷静,理智才能清醒,才能审时度势,真正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是“天下正”——天下万物之常态,或者说处理天下事的真正方法。

    而如果你找到了、体会到了冷静的感觉,就是参加辩论赛的最大收获。至于一时之输赢,又何足挂齿?

    可惜,由于时间太紧,我这“鹅毛扇培训方案”未能实施。

    不过,决赛时,我看到两个队在冷静方面都有长进。可喜可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