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和凯尔特人的第六场比赛四个半小时后即将打响,我采访湖人赛前训练的时候,科比发了狠话“Just man up and
play!”(翻译过来就是像个爷们儿一样打球)我猜想任何一个单节19分、连取23分、单场砍下38分的超级巨星都不会满意球队的现状,所以这场比赛,湖人其余队员的表现非常值得关注。在总决赛1985年改制2-3-2之后,25次决赛双方打到2-2之后进入第五场,拿下第五场的球队有19支获得了冠军。上一次出现相反的情况还是在1994年,火箭尼克斯的泰坦巨人之战,尼克斯拿下第5场,却在休斯敦连折两阵。科比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现在湖人的表现就看他能得到多少帮助。
我想科比的队友都没有看过他这本在中国首发的自传《科比24》,其中有很多科比对于中国文化结合篮球的理解。在第六场大战开始之前,我摘录一章来和各位分享。放心,不会涉及版权纠纷,因为我就是这
“气”的含义很广泛,它是一切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常翻译成“能量流动”。字面上的意思是“空气”,“呼吸”或“气体”。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后不久,他的弟子们根据课堂笔记编写而成的《论语》中提到过“气”的概念。
许多年后,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演化出相似但却又有所不同的含义来。
不管你相信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科比把这种无形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注入了自己的体内,甚至是他的整个篮球生涯。
气和中国武术
我第一次听说“气”这个词是在高中。课上学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
我得知“气”的概念在中国哲学家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气”的解读不断变化,甚至不同的解读方式相互之间都存在矛盾之处。
后来,当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科学交流后,确实证明存在矛盾。
你可以认为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会有冲突,但是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于彼此的好奇心。只要有好奇心就会有求知的欲望。
中国人知道石头和闪电,但他们不会把这两件事物归类为物质和能量。而西方人在思考生命力的时候会如此归类。
“气”的理念与我后来发现的李小龙的理念是一致的。
当我长大后,我把李小龙当成我的偶像。我喜欢他的哲学思想,很钦佩他对细节的关注度,他的洞察力,还有在对抗中把握情绪的能力。
李小龙认为传统的武术技巧过于死板,在街头打架这样的实战中并不实用。
他创立了一个体系,讲究实战,灵活、速度和效率。他用不同的方式训练,如用举重训练力量,跑步训练毅力,拉伸训练灵活,并且他总能适应不断增加的运动量。
为了击败自己的对手,李小龙创立了“无招胜有招”,这样没有人知道你下一步会做什么,也就无从反击。这就是后来的截拳道。
我一直在努力把他的方法(实用,灵活、速度和效率)融入到自己的训练中。
研究武术很有裨益。武术中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结构让我对体育运动更加热爱,对于提高我对细节的专注度也很有帮助。
李小龙的功夫理论对于我所从事的运动具有实用价值。他的功夫既有原则,又没有原则,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但是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根基,没有自己总结出的理论,那么你无法体会到这种流动的艺术。
这就是我在篮球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我知道各种不同的打法,也观察了许多不同类型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我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比赛。这些认识让我在比赛中,可以不需要思考而快速反应,不需要预判便能预判对手。我想这让我在球场上成为一个难缠的对手。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什么。
我在努力地从方方面面模仿李小龙。
虽然他是作为一名武术家为世人所知,但他还学过戏剧和哲学。
他相信任何知识都会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并且称他所选择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就是武术。
我相信我所选择的自我表达方式就是篮球。
我相信在比赛中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度是很重要的。
在球场上,如果你不停的变化、转动,你的对手将不知道如何应对你。
我很喜欢李小龙对“灵活”做的一个比喻。
要像水一样无形。把水倒进杯子,水就成了杯子;把水倒进瓶子,水就变成瓶子;把水倒进茶壶,水就化作茶壶。水能静静流动,又可奔腾冲击。要像水一样,我的朋友。”
我向李小龙及其他在各个领域伟大的人学习,然后找出他们变得伟大的原因。
我向他们学习,然后把从他们那里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比赛中。
通过研究武术,观看不同的电影,观察不同职业的人(不止篮球选手),我努力地去寻找一个能成为全能运动员的公式。
摘自《科比24》中信出版社 卓越已经开始预售啦,价格据说比上市时要优惠:
http://www.amazon.cn/gp/product/B003NVLQJM/ref=s9_al_bw_i10?pf_rd_m=A1AJ19PSB66TGU&pf_rd_s=center-8&pf_rd_r=0XBP6XQT981KS42T28RY&pf_rd_t=101&pf_rd_p=58434532&pf_rd_i=65839005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