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篮球湖人科比费舍尔 |
分类: HIP-BALL |
魔术双刀和魔兽在上一场结合得如此完美,命中率已经让人叹为观止:半场是创总决赛纪录的75%,全场比赛也没有低过60%;但即使这样,双方的比分差距也只有4分。湖人的内外结合创造了足够多的机会,只可惜最后关头没能把握住。总决赛正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千钧。打到这个地步,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导致比赛整体的走势。所以不用总提魔术上一场的命中率不可能被复制,魔术的内外结合尺度一旦结合理想,未必需要超高命中率才能完成流畅的进攻;而湖人的外线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发挥水平,而不能仅指着科比一人肩扛攻守两端的重任。
说段闲书:
A.当得分手一对一时,防守者尽量逼他移动,因为起码内线还有个掌控者;B.当得分手试图通过挡拆得分时,包夹他(经常是协防意识极强的内线或移动速度极快的大个子),使他无法传球,保持身体接触;C.当得分手背身单打时,用三人包夹,第一协防者在后,主防者在前,内线巨人封锁底线。D.当得分手依靠掩护无球跑动摆脱时,主防者贴身紧逼,强力中锋上步逼迫得分手远离篮筐;E.当得分手被迫在翼侧接球时,双后场上前双人包夹……
你觉得这个“得分手”是谁?以上所述黑体字部分便是著名的“乔丹法则”,你是否觉得把得分手换成科比同样适用?
首节比赛魔术的策略是连续突分和大范围转移球,而湖人则是继续内外结合努力抢攻。魔术如此进攻的优势在于球队进攻点分散,即使无法制造得分也可以造成杀伤;对于湖人而言,成功率是唯一的依靠。他们的防守预判非常准,制造魔术失误之多的确形成机会;但魔术的进攻在更多时候都给湖人带来了麻烦:湖人的先发内线实在是太容易犯规了。在很快地失去内线两大屏障后,湖人只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科比身上,于是你看到了那个尴尬的数据:科比7中4,全队其他人13中3。魔术的命中率的确下降,但湖人的命中率下降得更多。魔术就像当年活塞忠实地执行查克-戴利的“乔丹法则”一样针对科比和湖人,割裂科比与他的队友之间的联系,从而寻找到属于魔术自己的机会。科比首节13分的确是出色的表现,但他此前场场不变的高效助攻却不见踪影。
第二节魔术的挡拆开始发挥效用,湖人经常目的不明地两人扑防而不是合理地轮转换位,即使防挡拆后外线进攻不换人也是采取绕过而不是挤过,这给了魔术极为理想的空间:因为魔术的投手全都具备直接突破能力。于是你可以看到湖人防守中的瞻前顾后,对持球者的夹击常常造成内线的空虚;而在进攻端则打得缺少呼应,支离破碎。到了第二节你发现湖人12名球员已经悉数上场,而在他们当中只有7人有得分进帐,其中还包括费舍尔、鲍威尔和拜纳姆各自的2分、奥多姆和沃顿各自的4分。与魔术相比,他们缺乏配合进攻,缺乏抢篮板后二次进攻,缺乏多点进攻,怎么能不落后?
但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由外及内发挥,增加稳定性和成功率,寻找攻击点与科比呼应,破坏魔术防守体系;防守当中增强对外线创造者的干扰和压迫,尽量不让魔术的各攻击点形成联系。这样一来,湖人解决问题的人也很明确:肯定是走位灵活的阿里扎和奥多姆。第三节无论是纯外线的攻防还是内外线衔接段的攻防,湖人都远远强出上半场。科比找到了帮手,也就更为从容;而魔术的进攻在保持坚决的同时将防守范围缩得更小,希望在双方各自的起伏当中,你能够看出湖人仍然会显现他们具备天赋后的散漫,以及魔术整体合理但并不能贯彻始终的缺陷。湖人和魔术在各自展现了优势之后终于变成了第四节的拉锯战,我宁愿相信:如果湖人没有及时找到外线帮助科比的攻击点,科比已经没有气力再去拯救球队于水火了——任何超级球星要想取得胜利,在紧要关头都需要关键助手和喘息之机,包括乔丹,包括詹姆斯,包括韦德,也包括霍华德。有了帮手的霍华德本有机会直接结果湖人,可惜两罚不中,让阿里扎和费舍尔的三分球把比赛直接带入加时。魔术收缩防守不给湖人内线强打和外线突破以机会的策略几乎成功,但就在这两点上失算成恨;费舍尔的表现一直延续到加时赛的关键时刻,三分是比赛的胜负手。别说动作尺度是否过大,那个时候裁判不会响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魔术的“科比法则”之所以差了一步,也是由于科比真正获得了帮手。
科比离属于他自己的总冠军只差一场,但他现在应该明白只靠个人无法成功。能够在奥兰多死里逃生,他应该好好感谢阿里扎和费舍尔,如同当年乔丹感谢皮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