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系列之男篮:谁会是中美对抗的亮点?
(2008-08-10 02:24:29)
标签:
篮球体育男篮亮点朱芳雨中美 |
分类: HIP-BALL |
前两天在博客里写如何击败美国队的问题,有一大堆博民网民误会在下认为我是在说中国队如何击败美国队。我只能替中国男篮千恩万谢他们的厚爱,本人愚钝,也不至于认为中国男篮可以击败美国队。在距离这场号称“最伟大的中美对决”到来还有20个小时的时候,我对这场比赛的关注只停留在一个人身上:究竟是谁,能成为那个中美对抗当中的亮点?
每一次中美对抗,中国男篮一定会有亮点出现。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导致比赛随时有可能不设防,在这样的情况下崇尚进攻的人则更容易打破陈规脱颖而出,成为一场毫无悬念的比赛当中最大的悬念。
2006年中美两度遭遇,同样来自广东的陈江华和易建联成为了这两个亮点。陈江华在主场广州面对韦德、保罗、辛里奇全无惧色,抢断+一条龙突破上篮得分让姚明王治郅缺阵的中国队终于收获了一点激情;而到了日本札幌,易建联在姚明和大郅被对手的强势力量限制作用后,利用自己出色的身体素质和移动空间制造的得分和篮板,能够让人在乏味的比赛过程中猛醒一两下。
向前追溯就到了2002年的印第,王非率领的中国男篮尽管在世锦赛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却在中美对抗中收获了朱芳雨这个亮点。面对铁人芬利和身体素质出众的皮尔斯防守,朱芳雨祭出三分远投利器,连续3个三分命中保证中国队上半场仅仅落后美国1分。朱芳雨自2002年世锦赛后由突改投,风格曾经有巨大转变,中间这段时间你几乎看不到他突破扣篮,我们只唤他作“三分雨”。朱芳雨的风格变化和这次中美对抗收获的信心有极大关系。
再往前则是2000年的悉尼,姚明是当时属于中国男篮最大的收获。佩顿擅长的高抛球过不了他的手,卡特的扣篮也无法飞越他的五指关,尽管姚明很早就遭遇犯规危机,但这两记盖帽让当时的汤姆贾诺维奇记住了这个高大的年轻人;而继续向前的1996年,胡卫东对阵美国的那一记穿越全场的飞扣提起了全场华人的精神,如果你的记忆力再好一点,你能够记得中美在凤凰城还有一次热身交手,那次的亮点仍然属于胡卫东,还是一记如出一辙的飞扣。到了1994年,则是吴庆龙和孙军的天下。讲求团体配合的蒋兴权指导麾下最为注重穿插移动的两位悍将是中美世锦赛交锋的亮点,在前场球员完全被压制的前提下,让美国队后场多少提防了一些。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成为这个亮点,首先便是对方并不熟悉的球员,在具备超强球探资讯网络的美国队注视下,这样的球员并不多;其次需要持球机会更多的球员,像姚明、王治郅这样需要给球进攻的球员恐怕不是亮点的制造者。包括李楠、易建联、朱芳雨、王仕鹏、杜锋、刘炜这些国家队的常客恐怕很难找到制造亮点的机会,他们的资料和倾向都已经被美国队球探人手一份地交给了球员;而陈江华则保持着一贯的速度特点,即使有一定表现也无法称其为亮点;王磊的位置则面对诸多强手,对抗和能力原因难以突破。
所以我为本次中美对抗的亮点制造者锁定孙悦和张庆鹏。孙悦在斯杯和钻石杯上体现了投篮选择的进步,加之他的回放飞盖的强烈欲望,有可能制造亮点;至于张庆鹏,则因为他一碰强敌就兴奋的心态,以及对抗不落下风的身体对抗。
强手在侧,我不奢望,只求一两个亮点,让大家感觉没有白看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