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女篮之小组赛:以西班牙为镜我们有何得失?
(2008-08-09 19:00:57)
标签:
体育足球女篮球队巴尔德莫罗西班牙 |
分类: HIP-BALL |
如此防守,经年不见;如此失误,同样经年不见。
马赫的队伍在力量对抗上的提高显示出了效果:她们第二节逼迫西班牙队只得到9分;限制西班牙全场命中率仅为36%;外线遏制西班牙三分球仅为23%;上次对决三节便拿下26分的巴尔德莫罗仅仅拿下5分;西班牙全场篮板球只有35个进账,前场篮板还不到10个。
对比上次奥运碰撞的数据,中国女篮凭借强悍斗志而发挥的防守效应的确让球队在大部分时间当中占据主动。当姑娘们的臂膀变得粗壮;当攻防转换的速度变得更快;当由内及外的突破变得更为凶猛;优势就已经随之而来。
身体对抗在如今世界篮球发展潮流当中的确占据超乎此前的位置,建立在高强度身体对抗基础上的技术发挥,才是对球队水平的真正考量。由此看来,中国女篮自2004年以来的改变收获了一些成效。起码可以让她们在面对曾经在2002世锦赛和2004奥运会两度战胜过她们的对手时,没有丝毫的怯阵和轻敌。
说没有怯阵是因为女篮在2006世锦赛时就有未战先屈人之兵的毛病,面对欧洲对抗稍微强硬些的球队,甚至找不到起势的机会,手感冰凉到命中率自己都不忍看;说没有轻敌是因为2004年对阵西班牙前,情报组曾经告诉女篮球员对方的巴尔德莫罗伤情太重,不用刻意加强防守。于是没有人盯防的巴尔德莫罗在中西比赛一开始就连续命中5个三分球。
这样的情况,也许真的再也不会出现了。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女篮已经达到预期的状态。事实上中国队全场出现的错误几乎葬送已经唾手可得的胜利。全场失误17次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问题,球队重视对抗而对细节把握不足是造成失误多于对方7次的重要原因。
我们似乎仍然要老调重弹:亚洲女篮所擅长的速度、准确和灵活并没有完全体现在目前的中国女篮身上。一大四小的阵容可以保证攻防转换速度;减少盲目出手次数可以保证投篮准确;但是属于先天条件的灵活,如果没有平素训练的重视和改善,又怎样真正保证球队临战的灵活应变?中国女篮在被对方追分最凶的第三节有7次失误;防守最好的第二节也有5次失误;而在最后关头,4次失误也让中国队的胜利一度成为悬疑。
在顶级水平的女篮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不会出现对抗和灵活的比重失调问题。但在中国队身上,从注重韬略的宫鲁鸣变到强调对抗的马赫,对抗和灵活孰轻孰重就变成了中国女篮的风格问题。仅就对西班牙的临场表现而言,强调对抗能让球队的技术发挥更为稳定,但如果对细节问题把握继续如此急躁,只怕有百害而无一利。不要忘记即使我们可以轻松地拿下新西兰和马里,还有最重要的敌手——同样来自欧洲的前三名球队捷克。只有击败这四支球队,中国队才可以避开A组的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真正开始自己向四强迈进的道路。
胜不妄喜,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胜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