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军的威慑 科比的反扑 总决赛二番战后

(2008-06-09 13:16:46)
标签:

杂谈

当波士顿主场万众一心高呼“BEAT LA”的时候;当科比-近似神-布莱恩特开始自己的救赎的时候险些完成24分大逆转的时候;当加内特、皮尔斯、雷-阿伦呼啸着抢下一个又一个中远投的时候;当湖人昂首阔步离开波士顿的时候,你知道这就是真正精彩的宿命对决,这才是真正精彩的宿命对决。

伟大的比赛,伟大的对手。

也许湖人走进北方银行花园球馆,站上那块让他们在总决赛首场彻底沦入被动的时候,仍然没有忘却保罗-皮尔斯火线回归所带来的打击,那一种从气势上帮助凯尔特人彻底摧毁湖人信心的打击。是的,当无数人纠缠于“真理”的伤究竟是否有诈时,你是否记得皮尔斯在比赛结束时声音嘶哑着所说的话?

“我似乎看到了里德(奥尔巴赫)的灵魂,他一直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我仿佛看到了他正在对我微笑。”

我无意在总决赛当中加入太多灵异版本,但你必须要注意这支绿衫军从发迹开始到现在,几乎无时无刻不打着红衣主教的烙印,即使他们沉沦不起,即使他们的攻守一团糟,但那种不顾一切的防守;那种面对战争一般粗野对抗;那种做起生意都蛮横霸道的凶煞;那种来自于主场咄咄逼人的气势,统统都和红衣主教为这支球队所设计的蓝图相符。我的朋友信陵张公子一直对主教作膜拜状,我一直很理解。面对一个在驾鹤西归后还能时时刻刻影响球队的重量级人物,你无法不满心佩服他曾经的所作所为。

似乎说的有点远。我们不是在说总决赛么?洛杉矶湖人VS波士顿凯尔特人的2008年总决赛。是的,但你觉得和从前有什么不同么?

加索尔已经比第一场强很多了,首节就力压加内特一次单手爆扣,最理想的便是他在发现没有过掉加内特之后顺势沉肩,顶开后者马上重扣得手。加索尔前三节无论在和加内特抑或帕金斯、布朗的对抗中都不落下风,所以湖人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像首场那样被对手把篮板球数甩在身后,最终也只是36对37。加索尔全场17分10个篮板,表现绝不能算软。但我们在首场结束后痛批加索尔太软的同时,谁也没有说过加索尔强硬起来湖人就一定能拿下第二场。就像谁也没有想到上一场仅得4分的里昂-鲍威全场如魔鬼筋肉人般连突带扣,手感炙热地7中6、罚球线上13中9一共拿下全队第二高的21分,这完全是湖人全队预料不到的事情,在鲍威对面,奥多姆再次大脑短路,11中5拿下10分8个篮板就5次犯规不知比赛为何物了。

湖人真正要想在这块让他们伤心了无数次的场地上奋起,首先是科比必须表现出真正统领球队取胜的实力,而不是26中9的尴尬;其次便是湖人全队能拿得出和凯尔特人持续抗衡的气势,而绝非俎上鱼肉的涣散。

如果仅看二、三节,你会觉得绿衫军是在和披着湖人球衣的NBAE娱乐球队对抗,湖人的表现除了零星闪光外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科比更执着于自己的急停跳投或者转身跳投,而非能够立竿见影制造杀伤的突破;他甚至没有利用自己的核心角色多制造几次三角进攻,第三节还剩5分38秒时,湖人才完成了长久以来的第一次科比-奥多姆-加索尔的三角进攻,之后又是一连串的单打独斗。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湖人会输,湖人确实也输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是这样的输法?

连珠炮一般的三分球,侵略性极强的单对单防守,最后时刻果断地抢断和突破,谁也没有想到湖人在第三节还有4分31秒结束时追到9分,被凯尔特人再度拉开之后还能有如此惊人的表现。而这一切,绝对有科比-近似神-布莱恩特的功劳。

前三节,他不痛不痒地拿下17分3次助攻,眼看着61比83落后;但进入第四节,湖人前三次得分全部来自科比的助攻,以此来揭开科比第四节表演的序幕:助攻拉德马诺维奇和费舍尔各中一个三分球;行进间跑投命中两球;突破造犯规罚球四次全部命中;一个守转攻提速的三分球;你还不能忘记费舍尔抢断助拉德马诺维奇上空篮的那一球,如果没有科比对皮尔斯密不透风的防守,湖人也不会拿下这全场最轻松的得分。科比全场23中11、7罚7中拿下30分4篮板8助攻3抢断,如果不是前三节犯规过早,他的表现还会再好一点。而双方全场的犯规数比是28比21,湖人多7次;罚球出手次数比是38比10,凯尔特人多28次!

但这就是凯尔特人的花园球馆所带来的威慑,不要多说主场因素。如果没有这些主客场因素,为什么还要有主客场?那些曾经让我们魂牵梦绕的历史最佳又有多少和所谓主场因素无关?在皮尔斯最后一次突破上篮造成犯规,罚中锁定胜局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在他的身后,奥尔巴赫的灵魂正轻轻擦拭着手中的雪茄,嘴角划过一抹神秘的微笑?

但需要提醒你的是,接下来,比赛要回到洛杉矶了,另一种伟大,正在等待着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