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一直琢磨着让姚明做解说会是什么样,这家伙反应实在够快,而且交流和口才都没有任何问题,应该比他当教练更让人喜欢。早在2002年他打完第一场对阵步行者的比赛后,就曾经开玩笑说,打这么烂,改行吧;我问改行干什么,他想了想说,估计说球还成吧,要不当顾问去吧?怎么也算是打过NBA的顾问啦。那个时候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后来再开玩笑,说退役之后打算干什么,他偶尔会说当个球评是不是不错的话。于是我总想着,等他退役了之后,也许真的能成为一流的球评。
可是我没有想到,这个愿望竟然在2008年提前实现了。当姚明同意在全明星新秀赛上担任第二解说嘉宾时,我确实充满了期待,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对他的解说处子秀期待甚至超过了对阿联在新秀挑战赛处子秀的期待。比赛,是娱乐;解说,可是工作哦。
出乎我的意料,姚明进入状态非常快。除了在下半场开始时回答张指导的问题时较为紧张外,很快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上,不停地把自己对每个球员的认知提出来,包括一些不为人知的花絮,都能让人感觉到他对这次解说的投入。我总觉得,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成功可能,30%来源于能力,70%来源于兴趣。就像姚明自己打篮球一样,如果仅仅是因为身高的缘故,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够看得出姚明今天对解说的工作还真是有兴趣,他曾经在和我的访谈中所随时激发的灵感火花,运用在解说中真的是相当合适。如果说我以前还留有一点点疑问,现在如果说他做解说顾问,我真的认为没有任何问题。
看看他今天的有趣的解说词:
*“你别小看这些美国球员,他们虽然年轻,可是冲击力特足。我记得我第一次和詹姆斯交手,想造他一个带球撞人,虽然得手了,但是被他那一撞之后,胸口特别疼,就像被子弹击中一样,用北京话说就是被板儿砖拍了吧。”——提到杰夫-格林是冲击力强的前锋。
*“泰伯杜估计是太想当主教练了吧,看他布置防守比威利斯-里德都积极。”——提到二年级队打得很像正规比赛。
*“一年级现在反超不容易了,他们要真想赶上需要一个35秒13分。”——提到一年级准备比分差距太大。
*“我们队的新秀组一队和这些新秀或者二年级打的话......算了吧,我不大适合当教练。”——谈到火箭队新秀。
*“其实三天里两天有事不累,我明天估计不累,但估计会心疼。因为我们训练最后都要在中场投一球,我每次都投不进,5年啦,都赔进去了,那叫一心疼;要是今年投进了呢,全赚回来啦!”——提起很多人三天活动要参加两天。
*“吉布森投得准啊,再准点就好了,这样下周二打我们就没那么准啦!”——提起吉布森的投篮。
解说完毕,姚明略带点兴奋,毕竟是第一回解说,张卫平指导给他打了95-98分(比6年前我第一次和张指导合作时低了一分,呵呵),以至于TNT转播结束后巴克利从我们面前走过,他兴奋地大叫“SIR
CHARLES”,听肯尼-史密斯说,巴克利亲了驴屁股之后,6年都没有和姚明说过一句话,有点意思;而姚明略有点遗憾,没有能在最后时刻实现央视转播的“中国双龙会”,不过我相信这样的时刻的迟早会来,就如同我相信这个身高2米26的家伙迟早会抢我的饭碗一样。
也许还会抢巴克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