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李宗盛和岁数有关吗?

(2007-12-12 01:18:59)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影评/乐评

分类: 随想随感

听李宗盛和岁数有关吗?

关于李宗盛的歌曲,我自信自己在80年代生人的同龄人中算听得多的。在不到19岁开始自己亦步亦趋的职业生涯打拼时,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迷上了李宗盛的歌曲。那一首首偏重写实却略蕴生活哲理的旋律,相信可以在任何一个自认沧桑的人的不经意间,直达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我不能算自认沧桑,但李宗盛并没有规定什么人可以听李宗盛而什么人不可以;一如汤姆-汉克斯也没有规定什么人可以看《阿甘正传》而什么人不能看;又或李敖也没有规定什么人可以骂陈水扁而什么人不能骂。所以,我很诧异当我说我很享受李宗盛《理性与感性音乐会专辑》的时候,令人尊敬的体育新闻播音员吴为老师居然说:“听李宗盛?!够岁数了么?!”

李宗盛的外表和经历造成了他的歌似乎专属老男人的范畴与假象,包括他早期的第一盘专辑出版时,甚至因为不时尚不流行而躺在货架上无人问津。那个时候并不是没有人写实歌曲问世,怕是一看李宗盛的年龄,自认资深乐评人士的人物都会问一句:“唱写实歌曲?!够岁数了么?!”然而李宗盛并未受太多影响,像他在“理性与感性音乐会”上说的那样:“我很欣赏的就是一直在幕后工作的人。”从台前转幕后的他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并迅速成为滚石的当家制作人,想来与受挫的经历有着难以言说的关系,因为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刺激,抑或一点点打击。你完全可以从《阿宗三件事》抑或《和自己赛跑的人》抑或《你像个孩子》抑或《爱情有什么道理》中,找到你自己的身影。

及至每个人开始知道周华健或者赵传,黄品源或者陈淑桦,张艾嘉或者蔡琴,林忆莲或者杨乃文,李度或者辛晓琪,梁静茹或者莫文蔚的时候,大家似乎已经开始淡忘他们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李宗盛。当周华健轻抚吉他吟唱《明天我要嫁给你》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无奈?当赵传高亢地吼出《我是一只小小鸟》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希冀?当黄品源哀怨地诉说《多好》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怅惘?当陈淑桦明快地诵出《梦醒时分》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解脱?当张艾嘉一唱三叹《爱的代价》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释然?当蔡琴朗声高唱《油麻菜籽》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感悟?当林忆莲无所顾忌地低唱《铿锵玫瑰》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大气?当杨乃文洒脱地歌唱《星星堆满天》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童真?当李度凄婉地唱《难以抗拒》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寄托?当辛晓琪忧伤地唱出《味道》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悲苦?当梁静茹理智地唱出《一夜长大》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单纯?当莫文蔚顽皮地唱出《十二楼》的时候,你可曾听出李宗盛的出尘?

于是,当李宗盛在理性与感性音乐会上一首首地唱出他自己的李宗盛和属于他们或她们的李宗盛时,你会觉得那几十年漉尽泥沙始现金的苦苦奋斗突然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你面前,当活生生的李宗盛站在你的面前谢着顶弹着吉他或无奈或希冀或怅惘或解脱或释然或感悟或大气或童真或寄托或悲苦或单纯或出尘地唱着那一首首你熟悉而陌生的歌曲时,你也许会想起自己从孩提时起用心做过的每一件事,付出的每一次努力。那时候,你也许就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李宗盛。在他2004年出版的三碟合集《爱情论》中,他开始翻唱自己为别人创作的歌曲,但自他口中唱出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却似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与感觉。那种充满着心路波折的沧桑感,未必需要年龄作为衡量,感悟才是真正的尺度。于是在《理性与感性》中,收获的才会更多。

我不介意下次李宗盛再开演唱会时邀约吴为老师欣然前往一听为快,但我很介意如果前排有叔伯级的人物看到我们的就坐怒目而视地问:“你们也来听?!够岁数么?!”我会像胡屠户解救范进一样催其快快从梦游中清醒,当然不是用抽大嘴巴,而是用《理性与感性》中张艾嘉大姐的一句话: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