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不透的白鹿原 看不够的白鹿原——小评话剧《白鹿原》

(2007-11-09 02:07:37)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影评/乐评

分类: 随想随感

看不透的白鹿原 <wbr>看不够的白鹿原——小评话剧《白鹿原》

(11月8日)我做梦也想不到,离开西安十七年之久,居然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里看到那曾经京腔京韵的话剧前辈用学到的陕西方言来演绎一场划时代的悲喜大戏《白鹿原》。

仅仅在小学和大学有过些校园话剧经历的我,不敢妄评这样的大戏。但我起码知道,作为精彩的戏剧,矛盾冲突必不可少。如果属于意识流,矛盾冲突更多集中于精神上,唯心抑或形而上。如果拿林兆华大导的上一部大戏《刺客》来形容就有些合理:豫让对赵襄子的矛盾;豫让内心生与义的矛盾;豫让之义与世俗的矛盾以及赵襄子内心放与留的矛盾。但既然有与世俗的矛盾,这部戏就高升了一个空间,精神上的矛盾必须通过演员的费力表现来体现。濮存昕出演的赵襄子是配角,何冰出演的豫让则是主角,这样的颠而倒之本就会让话剧内容看起来有些怪异,再加上不融于人间烟火的矛盾分化,让《刺客》在我辈心中难以产生强大的共鸣。

这并不是抨击大导林兆华的创作能力,《刺客》的剧本相比强大的导、演阵容而言,多少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有些冗长,有些拖沓,需要导者与演者付出的就更多。而时过三个月所再度上演的大戏《白鹿原》,则再次证明了一旦剧本力度强大,底蕴本就厚重的导演和演员会把划时代的感觉在舞台上用一个转身就完美诠释,让台下的人或沉醉于其中无法自拔;或旁观于内涵之博大叹为观止。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轮转,岂非就在这一个个或轻松或沉重的转身之间?

看不透的白鹿原 <wbr>看不够的白鹿原——小评话剧《白鹿原》

这样以社会变化为题材的剧本,不能缺的便是戏骨。何为戏骨?戏已入骨,随时可为戏,万物可为戏。剧中领衔主演濮存昕、郭达、宋丹丹可称戏骨,三人分别饰演的白嘉轩、鹿子霖和小娥代表着不同阶层、性格鲜明的人物。白嘉轩仗义而善良、固执且守旧;鹿子霖吝啬而狡猾、胆小但阴险;小娥则泼辣而叛逆、痴情却无奈。三个在风云变幻的白鹿原上有着不同命运的人物被三位老戏骨演得酣畅淋漓,活灵活现。濮老对角色的把握历来投入,白嘉轩的角色份量多少有些像《茶馆》中的王利发,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努力保持自己的同时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濮老对这样的角色可谓再熟悉不过,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宋丹丹对田小娥的把握同样到位,我知道有的人因为忘不了她的小品而会时刻感觉笑意围绕,但事实上宋丹丹的表演功力像她的《万家灯火》一样入木三分,田小娥对自由幸福和爱情的追求简单而浅薄,她甚至可以为了自我保护而不惜献出自己的肉体,宋丹丹对角色的理解没有问题,特别是她在小娥在鹿子霖的威逼下无奈勾引白孝文一幕最为到位。这不同于她在《十面埋伏》中饰演大姐时的格格不入;而有些像她在早期的《爱你没商量》中的感觉:她演得很完美,想笑是因为看的人心理没准备。至于郭达,我对他的佩服来源于《大宋提刑官》,代表终极黑暗的恶势力刁光斗被郭达塑造到极致,很多人在连续剧结束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那个以搞笑见长的郭达。他不同于宋丹丹的喜剧形象深入人心,更多的成分在于他在反派形象的把握上能力太强,以至于对过去形象是种完全的颠覆。

他们三人算是把《白鹿原》彻底盘活,而饰演鹿三的李士龙也将老长工木讷而忠厚的形象完美展现,及至他在被鬼魂附体后又假扮妖媚风骚,让人有些不寒而栗,角色把握能够从声音体现出来,可称演员的另一大亮点;此外饰演白孝文的荆浩舞台效果也比较理想,但角色配置有些突兀,白孝文应该是丧失了所有道德和伦理观的小人,但剧中还有些鲁莽。至于有人说不忠实原著,既然是更换了另一种表演形式,要尊重的是情节和导演编剧,而不是原著。我想即使陈忠实先生也明白,话剧要的是另一种概念。

看不透的白鹿原 <wbr>看不够的白鹿原——小评话剧《白鹿原》

而其他演员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超越以上五人,就不一一提及。仅就话剧而言,最让人难忘的是那高亢而余音绕梁的秦腔。八百里秦川上一声震天怒吼,黄河水浇灌的吼声永远听不够。狂野而震人心魄的老腔穿插于剧情的变换之间,高低起伏伴随着历史变化对小人物影响的跌宕。历史,究竟谁对谁错?人,到底何去何从?白鹿原上的恩怨纠葛,悲欢离合让历史的矛盾缩于这一方寸土之间,端的让人一睹而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