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HIP-BALL |

昨天看到的想必是假消息,斯潘非但不愿留在火箭队,而且几乎已经呆得痛不欲生。几乎一刻也不能想起休斯敦火箭这个名字。他的原话是:“由于私人问题和家庭原因,我只想留在希腊打球,而不会为火箭或欧洲的其他球队打球。开始的问题在于我和教练(范甘迪)之间,现在的问题不是那样。我无法适应美国式生活,我活不下去了,我必须待在家里。”如果如此,不妨当机立断迅速走掉,效果应该比他在火箭硬挺一年要好。
举凡国际球员,既然能够入选NBA必有过人之处。身高、身体素质、射术、篮板……一定有能吸引球队的方面,就算个人不能引起球队重视,俱乐部也还必须注意到球员身后广阔的消费市场。但国际球员要想适应NBA,却根本不是上下场那般简单。
首先,国际球员必须能够正常参与球队交流,除了语言之外,对球队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可以试想,如果球员听不懂教练布置,或者任何战术或训练安排都必须有翻译协助,自然就会令人心生反感。而球队长期形成的不成文规矩和更衣室习惯,也是国际球员在短期之内必须了解并身体力行的事情。例如谁是球队领军人物,拎鞋背包的任务自然由新秀完成;又比如球队一起聚会,参加有参加的好处,拒绝就必须拿出过硬的理由,否则遭人排斥是正常的事情;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队友打成一片,对于国际球员赢得相对宽松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好处。多数国际球员都能做到这点,包括大郅、巴特尔、姚明以及诺维茨基、加索尔,但斯潘做的就比较糟糕,他在火箭队朋友极少,而在萨卡利迪斯到来后便更加倾向于和老乡独处,忽视了对球队环境的融合。
其次,国际球员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快负担自己的责任。作为国际球员大多都是救火队员,要及时填补球队某方面的空白。比如诺维茨基、加索尔和姚明,就是为了填补球队内线太过羸弱的缺憾;斯托雅克维奇、特科格鲁、贝里内利就是为了让球队找到能突能投的稳定外线;比如纳胡拉、埃克金就是为了增加能够拼抢篮板的肌肉棒子。而这些人都是各自国家地区的篮球骄傲,如果只想着自己的母队或者国家队的战术打法,显然难以在球队很快立足。球员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适应自己场上扮演的角色,让主教练和队友安心,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位置和时间。这方面猛龙队的巴尔尼亚尼、加巴霍萨、卡尔德隆就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球队国际球员众多,相互篮球理念相似,就连其余两个先发美国球员中还有一个是欧洲MVP帕克,所以适应起来驾轻就熟,不用过于费心。在这一点上,斯潘有自己不爽的理由,他的突破和防守正是强项,却没得到范甘迪的一丝青睐。范甘迪需要稳定的外线射手,可斯潘平素的三分训练命中率确实够低。
再次,国际球员不能违反规矩。行有行规,无论任何人加盟NBA都要签署一叠厚厚的合同,这里面规定着你不能做的任何事情,而一些“潜规则”则是进入俱乐部前,经纪人或顾问要告诫你的事情。斯潘本季惹怒范甘迪的第一根由就是他犯了规矩:在没有得到足够的上场时间后,他选择了向希腊记者抱怨一切,并要求记者原封不动写出。而当这一切被范甘迪知道后,斯潘便永无出头之日。和斯潘之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米利希奇,对物质生活追求的积极和对日常训练态度的松懈造成了反差,这恰恰触怒了拉里-布朗这个容不得一点慵懒和懈怠的教练,米利希奇一废就是三年。
斯潘难留,这一年要适应的东西太多。回想起他在去年世锦赛时接受我们采访时的乐观,看来他把太多的事情想得过于简单。我相信他的离去并非因为与范甘迪的私怨,因为范帅已去,阿德教练对国际球员还是有着更多偏爱,关键是他自己能否适应。其实适应本就因人而异,对于斯潘而言可能还是回到他的欧洲才能真正如鱼得水。他的绰号叫做欧洲科比,真正的科比适合NBA,而欧洲的科比也许只能留在欧洲。斯潘的离去使得火箭队剩下了6名组织后卫,但请相信,斯潘绝不是最后一个离开的组织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