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想随感 |
先道俩歉:一是昨天忙得昏天黑地的,也是回来比较晚,写完博又发现不能发,网线有问题,见鬼了.二是上篇文章把阿尔斯通的助攻数给写成87次,纯属笔误,大家原谅则个。昨天似乎是漏了一天,但实际既然有记录,也就不算闲过.昨天写的是王朔的事情.
王朔就这么复出了,完全不似他往年时出书那般刚猛,柔风润物似的就回来了.当然,没改以前的脾气和秉性,把韩寒和小四就给骂了.韩寒我还是比较喜欢他一些文章的,小四就算了,不知道抄出来的东西还能博得如此多的掌声,小四会不会觉得这都像抽他脸上的嘴巴呢.
看到王朔复出想起来自己的青葱岁月,初一的时候读王朔的<顽主>,看得爱不释手,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还有人敢把这话写成书呢啊?!后来再看同名电影,便到了没有理由不乐的境地,再读的时候一闭眼就能把于观\杨重\马青和张国立\葛优\梁天联系在一起,还能记起里面很多经典的对白:
*“哥们儿今儿晚上节目怎么样?”“不知道,不过可以透露一点,节目内容相当粗俗!”“嘿!好!哥们儿我就爱看俗的!”
*首先亮相的是新锐诗人,他的笔名是瘦竹:“我刚生下来就已经死了!”
*“他们说朋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性交的朋友,一种是不可以性交的朋友,我本来不想提这件事,但我就是不明白这群人怎么可以无聊到这种地步!”“丫这儿的吧什么呢?”“丫好象是说咱呢!”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妈妈,这是人民的妈妈,这是大家的妈妈。”“是,咱妈拉了泡金子,我们哥儿仨正这儿分呢。”
这样的语言急智到现在已经能在很多场合和表演形式当中见到,比如奇志大兵,比如郭德刚。但在那个时代,这确实是一种创新和发现。王朔不能算是个大家,但至少是非常出色的作家。
后来又看了《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小人物的寒酸与快乐,无畏与入世,都能自然地在脑海中幻化出形状来。
比较有质感的就是《动物凶猛》和由此改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文革时期的荒谬与自由得以最强大地展示,特别是姜文用回忆的方式逐步陈述,很能强烈地抓住人的关注点,让人不能有半分分神。开局上课冯小刚和夏雨那一场精彩的对白戏,让我清楚地认识到 冯老师出色的表演天赋,那时候已经上了高二,有了很强的叛逆性和表演冲动,常和朋友在班里串演这场,图得是大伙儿轻松地一乐。
再看《看上去很美》,就没有太多的冲击力了,但是外婆和妈妈很爱看,觉得就是她们共同经历过的时代的那种感觉,分毫不差。这让更容易接受传统的我了解我们之间还是有些代沟,否则我怎么会看着电影《看上去很美》就睡着了呢?
王朔复出,确实让人震撼,据说闭关已成,我期待着他一部又一部的大作问世,让我还能在博客里加入书评这个元素。另外,在骂完韩寒、郭敬明以及余秋雨这些我不是那么喜欢,有的甚至非常讨厌的文人之后,能顺道把李宇春也给骂了么?我超级烦这变态。
谢谢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