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齐秦桑丘之战

(2013-09-18 09:50:04)
标签:

杂谈

   在网上找的,整理了一下,完全是昨晚所谓的观泽之战的内容,可惜是齐秦桑丘之战的战史,编剧,你战国策看了四个月,就是这个张冠李戴的水平?
   根据战国策的零星记载,兹将齐秦桑丘之战的过程重新整理一番:
    张仪并相秦、魏,魏国实行“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⑴的战略。前三二〇年,秦军“倍韩、魏之地,至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⑵,秦军先是越过韩、魏、卫三国,佯攻大野泽左岸的阳晋,通过这里可以扫荡整个右壤地区,故而可以想像齐军在此地的守备是很森严的。秦军突然从阳晋南下至齐国西南重镇亢父,这里道路险恶,秦军想出其不意,从这里北上绕过右壤直插齐国的南阳腹地。秦军行至齐鲁边界处的桑丘,在这里和匡章率领的齐军主力相持。秦军将领为了严明军纪,同时也是拉拢齐地人心以便于进军,故下令:“有敢去柳下季陇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⑶同时为了激励士气,还下令悬赏“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⑷。
    此战秦军本来就数量不多,毕竟贸然将倾国之兵派往与秦不相毗邻的遥远东方进行军事冒险并不是明智之举,再加上孤军深入,并没有和韩、魏联合出兵,所以“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⑸。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⑹。此时,有许多人都在齐威王面前诋毁匡章,认为匡章欲图不轨,但齐威王深知匡章为人,并没有被周围的气氛所感染。不久之后,匡章的战术大获成功,秦军被混进军营的齐军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队内外夹攻,原本战意就不甚坚决的秦军可以说一触即溃。秦惠王得知前线败讯,连忙派遣使者向齐国谢罪。由于秦军战败,张仪的连横计划宣告破产,公孙衍在魏国重新掌权,并组织了前318年楚、燕、三晋的五国合纵攻秦。
    桑丘之战是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一次大败,此战使秦国决策者充分意识到“山东尚强”,秦国的实力和齐、楚这样的传统强国相比并不占有优势,所以在前318-前317年两度挫败合纵联军后,司马错向头脑发热的秦惠王敲打道“今王之地小民贫”,贸然东进“未必利也”⑺,而劝其先攻灭巴蜀,稳步扩张实力,再图东方。
    对日后的合纵家来说,桑丘之战也提供了宝贵的教训。秦军纵然越过韩、魏攻打齐国,也要担心韩、魏作乱于后,故而不能竭尽全力(对齐攻秦亦然)。所以在前312年的濮上之战和前298-前296年的函谷关之战中,秦、齐都设法把韩、魏和自己绑在一架战车上,既可增强战力,又无后顾之忧,故而能战胜孤立的对手而全胜以归。同时,此战后秦、齐两国的表现也揭示出,互不接壤的秦、齐两国互相攻击是不会给胜利者带来直接利益的、也不会给失败方以真正的打击,而通过秦、齐之争得利的只能是楚和三晋,这也为范雎提出“远交近攻”战略提供了现实依据⑻。


注释:
⑴: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⑵⑸:战国策齐策一,《十六、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章》
⑶⑷:战国策齐策四,《五、齐宣王见颜斶章》
⑹:战国策齐策一,《十三、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章》
⑺:战国策秦策一,《七、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章》
⑻: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睢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且昔齐愍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攻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这和观泽之战有个毛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3年10月0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