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始终认为,春秋战国代表了中国古代史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许那时经济不如后世发达,民族融合不如后世充分,但那个年代,却是百家争鸣,纵横捭阖,文韬武略绝不下于后世各代,因而当时诞生出许多旷古奇才,沙场上尽显豪情,因而特意排出心目中的战国十大名帅。
一、吴起
吴起是个很复杂的个体,才华出众,帅才相才兼备,魏文侯正是因为有他的辅助,内省改革,外扩疆土,才开创了战国初期魏国独霸的局面,压制了秦国近百年;但同时,又因为功高盖主,受人嫉妒,而背上杀妻恶名,以致远赴楚国。
他本想在楚国重新开始,继续自己的改革理想,却由于楚国异乎强大的氏族力量而艰难重重,楚悼王死而变法止,吴起也被乱箭射杀于楚王葬礼上,死不瞑目。
据说吴起一生大小战事经历七十余阵而未尝败绩,差点就灭了秦国,纵观战国史,只有人屠白起可与之并论,而魏国失才的传统,也从他开始。
二、孙武孙膑
两个人放在一起,不仅是血缘关系,还有二人在兵法思想上有着一定程度的传承,另外就是两个人似乎对功名很是淡漠。
孙武在吴国最需要的时候及时降临,不仅留下了三令五申的严酷,也使吴国军力焕然一新,他与伍子胥的文武相配,将楚国、越国打的难有招架,若不是夫差沉迷酒色,吴国是有实力挺进中原的,正因为看到吴王的沉沦,使孙武选择了急流勇退,隐居著书。
至于孙膑,其实他的目的是为了报仇而出山,两次围魏救援,不仅避敌锋芒,同时消耗了魏军战力,激怒麻痹庞涓,使其走入自己一步步设好的圈套,全歼魏军,震撼六国。也许是大仇得报而了无牵挂,并且看到齐国内部问题重重,历史对于孙膑的记述,也到此为止,留下的是一部《孙膑兵法》。
三、司马错
作为司马穰苴的后代,他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帅才,辅佐了秦国惠文王、武王和昭襄王三代,他的贡献在于,是继商君成功开拓东部疆土后,南下出川,将川蜀纳入秦国领地,成为秦国的粮仓和战略要地,而他与张仪关于先伐蜀还是先伐韩的辩论,也成为军事战略史上一段不可多得名篇。
同时,他也是秦国最早对楚作战的将帅之一,在他的强攻之下,楚国不得不放弃与秦国交界的领土,选择暂避其锋芒。
可以说,商君开始了秦国的起步,而司马错则进一步巩固了秦国的力量,并为白起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财富和兵源。
四、田单乐毅
把他俩放一起,是因为他俩一起导演了那场长达六年的即墨保卫战,两个人在六年时间里各显神通,尽管最后田单以火牛阵反击成功,但实际上就个人而言,他们都没有失败。
田单作为田齐支脉,在齐国被六国联军打的支离破碎,全境覆灭,只剩下两座城池的绝境下,担当起了保卫即墨的重任,这一守就是六年,他挺了过来,并利用反间计迫使燕国换帅,为反攻赢得时机,最终以奇阵破敌,收复了齐国全境,如同再造。
至于乐毅,作为乐羊的后人,选择百废待兴的燕国开始自己的变革,用了十几年时间,训练出一支可以与诸强抗争的铁军,并利用各国对于齐国的不满,发动合纵,几乎灭了齐国。
六年没有攻下即墨,原因很难想透,虽然为燕国报仇,但依然遭受嫉妒,他明智的选择退任,远走赵国,安享余生。
五、廉颇
如果没有秦国的反间计,长平之战胜负如何还未知,虽然赵括将40万赵军葬送,但其坚守40多天的能力,便和看出赵军战力之强。
如果没有郭开略施计谋,断送廉颇西归之路,谁又能肯定秦国必会攻下赵国,相信在他和李牧得共同运筹下,赵国还是会有的一战。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作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白起抗衡的战国大帅,他取得了许多战绩,以致于白起不得不使出下三滥招数,才能逼出赵军,改变了战国格局。
他可以居功自傲,他也可以负荆请罪,他希望老当益壮,却毁于小人谗言,不过,相对于李牧,老死于楚国的廉颇,应该算是幸运的。
六、李牧
廉颇之后,也可以说是整个战国最后一个,能够在对战秦国的过程中不落下风的,便是这位赵国武安君了。
从最初戍守边关开始,他便处处彰显出自己特有的治军之道,面对飘忽不定的匈奴,他摸清了对手的规律,靠着骑兵,以马战对马战,生生将匈奴铁骑赶出了阴山草原,守住了赵国的北方。
廉颇隐退,秦国压境,李牧不得不临危受命,承担起保卫赵国的责任,但此时的赵国,君王昏庸,奸臣当道,加上朝堂之上各种势力角逐,使得本就式微的赵军更难以招架,这让李牧无力挽回败局。
李牧的死,是个悲剧,不是死在秦国的手上,而是死在了郭开的阴谋中,生不逢时,是对这名末世战国名将最恰当的评价。
七、蒙家将
从蒙骜,蒙武,到蒙恬,蒙氏一族三代,从昭襄王开始,就在为秦国效力,而他们,也见证了秦国到秦朝的辉煌。
蒙骜,作为白起后秦国的新一代大帅,在秦国昭襄王后期略微低迷的局面下,抵住了六国几次合纵,并实现了政权的三次平稳过渡,之后东出函谷,建立东郡,为日后灭国大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蒙骜之后,蒙武虽然难有大作为,但其子蒙恬,却是秦国和秦朝的一大柱石,他虽未参与灭国之战,但其在边关苦心经营,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给中原军队充足的空间去准备灭国大战,有他坐镇边关,嬴政安心许多。
八、王翦
有蒙恬在边关,王翦便可安心指挥灭国大战。
作为蒙骜之后秦军的统帅,王翦可以说尽力竭力的完成自己的指责,最重要的是,六国之中,除了韩国,其余五国,都是王翦父子灭的,如此功绩,还有什么能说的。
九、赵武灵王
他是一个传奇,胡服骑射,让赵国强盛起来,同时他常年对匈奴作战,收回了大草原,稳定边关;微服探查秦国,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他是一个君王,但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军中大帅,到后来,他让出了君位,专心对外作战。他使赵国强大,却没处理好两个儿子的关系,以致最终酿成沙丘兵变,自己也被困于宫中,悲剧的饿死了。
十、白起
战国战争史上死了200多万,光白起一人就杀了100多万,人屠之名,当之无愧。
一生之中,从无败绩,只可惜未能安享晚年,死于秦王剑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