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天了,心中依然放不下刘翔的伤,我知道,他是个坚强而乐观的人,是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击倒的。
当看到他站出来接受采访,说“对不起关心他的朋友”时,我觉得心里十分难受,如果要说“对不起”,不应该是从刘翔嘴里说出来,而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所有对刘翔关心“过度”的人们,对你说声“对不起”。
刘翔为中国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我们欠刘翔的太多太多,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有内疚,深深的内疚,一个四年前没有伤病的运动员,在四年后伤病缠身。这是为什么?他才25岁,难道就因为我们过于强烈的崇拜险些断送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吗?
刘翔早已经完成了他对中国田径的贡献,4年前,他拿到了奥运会冠军,追平世界纪录,1年前,他拿到了世锦赛冠军,然后又打破了世界纪录,这样的成绩,试问中国运动员中有几人能够和刘翔相比。
集三大荣耀于一身的刘翔,早就不欠我们什么了,本该享受比赛的他,却由于国人近似疯狂的金牌追求,使的他要玩命的去练习,就为了满足国人那脆弱的金牌心理和苍白的民族感情,以至于最终导致了昨天的那一幕。
难道,我们不该自责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刘翔,让他为了我们的虚荣去拼命,他也是个人,不是神。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当我看到刘翔往回走的背影时,我想起了另一个人——巴乔。
1994年罚失点球后低头哭泣的巴乔。
本来,足球是带给我们快乐的,踢足球的球员也应该是快乐的。而巴乔,在94年,却快乐不起来,因为他身上承载了意大利足球太多的希望和梦想,尤其是那年的世界杯上的意大利,几乎是凭借着巴乔一个人的力量,闯进了最后的决赛。
之前的比赛已经耗尽了巴乔的精力,而120分钟大战也使巴乔疲劳到了极点,这个时候把他的命运,把意大利的命运,交给那12码,实在太残酷了。
而巴乔罚出的点球,承载着整个意大利的希望,实在太承重了,巴乔无法承受,足球无法承受,最终梦碎时分,我们看到的,只有那个久久矗立的背影。
而巴乔的命运也随着那个点球的飞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本该成为20世纪最后一个球王的他,却只能栖身小球会,看着齐达内呼风唤雨。
这是巴乔的悲哀,也是足球的悲哀。
看到刘翔走回去的背影,我很欣慰,他没有踏上巴乔式的不归路。
他的转身,早已超越了政治带给体育那沉重的枷锁,超越了人们过分期望所带给他的压力,他实现了一种自我升华,那一刻,奥林匹亚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阐释。
我相信,超越了金牌和命运枷锁的刘翔,已不是从前的刘翔了,他也许已经悟到了体育的终极精神:
体育,始终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而所有比赛,只是为了让身体得到更好锻炼,而不是让身体得到伤害。
愿刘翔以后依然快乐的享受比赛,也希望我们的国人能从刘翔身上看到自身的问题,理性面对体育比赛,我们的路还很长
加载中,请稍候......